洞洞之室或者穿,岩岩之墙或者缘。
墙缘室穿来何哉,中有玉万黄金千。
金玉固非盗所有,盗者或得之伺候。
得金买衣出人前,意气遂若富者然。
众人不知谓尔富,不知尔自何心颜。
盗财固为小人戮,盗名自是君子奸。
咄哉自讼毋自欺,几希不在穿缘间。

【注释】

自讼:自我责问。

咄哉:叹词,表示愤慨。

几希:很少的希望。

【译文】
洞开的房室或者有门,岩石砌成的围墙或者有边沿。
为什么用穿连着墙和屋呢?原来里面藏有万贯黄金。
金玉固然不是偷窃来的财物,但小偷也许就靠它来伺候生计。
得到金钱买了衣服出入人群,他得意的样子就像富有的人。
人们不知道他是偷窃得来的财富,也不明白他内心的感受。
偷窃财物本来就是小人的行为,窃取名声也是君子所为奸诈。
唉,我为什么要这样自相责问,难道就没有一丝希望了吗?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作者通过描述一个小偷在自省时的自我责问,揭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第一句“墙缘室穿来何哉”,描述了小偷将穿墙的方式与房屋相连的巧妙手法。这里的“穿”字,暗示了小偷对这种技术手段的熟练运用。而“缘”,则表明了这种连接方式的巧妙之处。

第二句“中有玉万黄金千”,进一步描绘了小偷藏匿的财宝之丰富。这里的“玉”和“金”都是贵重之物,代表着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万”和“千”则强调了这些财宝的数量之大。

第三、四句“金玉固非盗所有,盗者或得之伺候”,则揭示了小偷盗窃的动机和目的。他认为金玉并非自己的所有,而是通过窃取他人的财物获得的。这里的“伺候”一词,暗示了他可能依赖于他人的帮助来完成盗窃行为。

第五、六句“得金买衣出人前,意气遂若富者然”,进一步描绘了小偷在获得钱财后的生活变化。他通过购买衣物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以此为荣。这里的“意气”一词,表达了小偷对自己成功的喜悦之情。

第七、八句“众人不知谓尔富,不知尔自何心颜”,则是对小偷内心世界的揭示。尽管他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赞誉,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动机和感受。这里的“何心颜”一词,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最后两句“盗财固为小人戮,盗名自是君子奸”,则是对小偷行为的批判和指责。他认为盗窃财物是一种小人的行为,而窃取名声却是君子所为的奸诈之事。这里的“小人”和“君子”都是道德标准的象征,代表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这首诗通过对小偷的内心世界进行描绘,揭示了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矛盾的道德观念。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