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权江南来,适自满门会。
初无合我志,财以客面待。
时时相钩探,稍稍互酬对。
根源豁披张,扃鐍失分解。
君然颔还嗟,我恐敬若戴。
相逢时既多,相待两交快。
予初请子交,子曰何可外。
中又谢不德,卒曰吾而爱。
既而第以年,子合我兄拜。
扬虽士云多,往往事冠带。
中间满夫子,崛出百万最。
更以子从之,而吾米则稗。
朋从偶许攀,会合日与在。
春晨巧夸招,月夕因论话。
书狂逸飞蛇,棋毒甚含虿。
相谋务奇胜,聚口笑拙败。
贪欢不知岁,冬律忽移再。
余饥奔先西,饿色面留菜。
子待去亦恨,书以问我奈。
别来君何如,思子我心痗。
朋分无旧欢,世险有新态。
高言足瑕疵,俗学牵细碎。
贫知身贵重,病觉学力怠。
壮心已无多,况去日有退。
豫期后相见,顽陋徒老大。
好勤寄余书,思子百忧萃。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与友人洪和权在江南相逢、相识并相交相知,又因故离别的情景。全诗四十六句,每两句为一组,共八组,前六组是赠别之词,后两组是自述离愁。全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

“与权南来适自会”,点明与洪和权在江南相逢的缘起。“适自”即偶然。

“初无合我志,财以客面待。”写两人初次相见,彼此都未能找到共同的志趣,只是表面上敷衍应酬。“财以客面待”即用客套话来应付对方。“时相钩探,稍稍互酬对”二句,写他们之间互相试探、交谈,逐渐熟悉起来。“根原豁披张,扃钥失分解”二句,写他们之间的交往已经相当融洽。“根原”指根本,“扃钥”犹锁钥。

“君然颔还嗟,我恐敬若戴。”写诗人对洪和权的敬重,他担心自己像戴高帽子一样奉承朋友而失去了自己本来面目。“君然”指洪和权,“颔(hàn)还”即点头同意的样子。“敬若戴”即像戴着高帽子一样。

“相逢时既多,相待两交快。”写诗人对洪和权的情谊深厚,他们在相逢之时很多,相处在一起很愉快。“既”同“纪”。

“予初请子交,子曰何可外。”写诗人向洪和权提出交友的请求,但洪和权回答说不能把友谊看作无关紧要的东西。“予”即作者。“予初请子交”即作者当初请求交朋友;“子曰何可外”指洪和权说友谊不能看作无关紧要的东西。

“中谢不德,卒曰吾而爱。”诗人感激洪和权对自己的友情,但他也认为自己没有做出什么值得赞扬的事情。“中谢”即谢绝,“终日曰吾而爱”即终日说自己爱洪和权。

“既而第以年,子合我兄拜。”写诗人认为洪和权比自己的年纪要大,于是称洪和权为哥哥,而称自己为弟弟。“第”同“第”,排行的意思。

“扬虽士云多,往往事冠带。”“扬”指京城。“事冠带”指穿好衣服戴好头巾。

“中间满夫子,崛出百万最。”“满”同“满”。 “崛”通“杰出”,“百万”指众多。

“更以子从之,而吾米则稗。”写诗人让洪和权跟随自己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而他自己则只能做做小官。“稗”通“霸”。

“朋从偶许攀,会合日与在。”“朋从”指朋友,“偶许攀”指偶尔可以攀附。“会合”指相聚。

“春晨巧夸招,月夕因论话。”“春晨”指春天的早晨,“月夕”指秋天的晚上。

“书狂逸飞蛇,棋毒甚含虿。”“书”、“棋”都是古人喜爱的游戏活动。

“相谋务奇胜,聚口笑拙败。”“相谋”指双方谋划。“聚口笑拙败”指聚在一起谈论时相互嘲弄对方的笨拙失败。

“贪欢不知岁,冬律忽移再。”“贪欢”指沉迷于玩乐。“冬律”指冬至时太阳的位置。“忽移”即突然改变位置。

“余饥奔先西,饿色面留菜。”“余饥”指作者饥饿。“先西”指向西迁移。“饿色面留菜”指因饥饿而面色憔悴,留下饭菜不吃。

“子待去亦恨,书以问我奈。”“待去”指等待离去。“问奈”指无可奈何。

“别来君何如,思子我心痗。”“别来”指别离以来的情况。“思子”指思念你。

“朋分无旧欢,世险有新态。”写分别以后,朋友们不再像从前那样亲密无间了,而是世道多变,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高言足瑕疵,俗学牵细碎。”“高言”指高深的言论,“瑕”通“瑕”,小的斑点。“俗学”指庸俗的学问。“牵细碎”指琐碎繁杂。

“贫知身贵重,病觉学力怠。”“知身贵重”指知道自己的身体很珍贵。“病觉学力怠”指患病后觉得学问学习都很费力。

“壮心已无多,况去日有退。”写作者已经没有了雄心壮志,况且离开朝廷的日子不远了。“壮心”即壮志豪情。

“豫期后相见,顽陋徒老大。”写作者预先约定将来再次见面,自己只是一个平庸的人而已。“豫期”即预先约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