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有酒谁人得,分饷东吴无酒客。
应怜蔀屋寒气多,倍费行厨春色力。
人道使君宜在朝,我视使君宜逍摇。
已闻财计免催索,况是闾阎安教条。
增秩赐金古亦有,且留使君与淮叟。
玉隆香火幸留人,年年要饮淮南酒。
谢淮南徐巨源寄酒
淮南有酒谁人得,分饷东吴无酒客。
应怜蔀屋寒气多,倍费行厨春色力。
人道使君宜在朝,我视使君宜逍摇。
已闻财计免催索,况是闾阎安教条。
增秩赐金古亦有,且留使君与淮叟。
玉隆香火幸留人,年年要饮淮南酒。
注释:
- 谢淮南徐巨源寄酒:谢:感谢;淮南:地名,今属安徽,这里指作者所在地;徐巨源:作者的朋友;寄:赠送;酒:指美酒;
- 淮南有酒谁人得:淮南有酒谁人得?谁能得到淮南的酒呢?
- 分饷东吴无酒客:分送:分别赠予;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地区;无酒客:没有喝酒的人;
- 应怜蔀屋寒气多:应:应当;怜:爱怜;蔀(bù)屋:简陋的房屋;寒气:冷气;多:多;
- 倍费行厨春色力:倍:加倍;费:耗费;行厨:外出做官的厨房;春色:春天的景象;力:力气;
- 人道使君宜在朝:人说:别人认为;使君:对别人的尊称;宜:应当;在朝:当官;
- 我视使君宜逍摇:我看:我认为;使君:对自己的尊称;宜:应当;逍:闲适的样子;摇:逍遥自在;
- 已闻财计免催索:已:已经;催索:催促索取;财计:财务计划或计算;免:免除;催索:催促索取;
- 况是闾阎安教条:况:何况;闾阎:里巷、民间;安教条:安心遵守规章制度;
- 增秩赐金古亦有:增秩:增加职位或俸禄;赐金:赏赐金钱;古亦有之:过去也有过这样的事;
- 且留使君与淮叟:且:暂且;留:留住;使君:对自己的尊称;淮叟:对自己和徐巨源的称呼;
- 玉隆香火幸留人:玉隆:庙宇名,这里指庙宇;幸:幸运地;留人:留下的人;
- 年年要饮淮南酒:年年:每年;要饮:需要饮用;淮南酒:指徐巨源寄给作者的美酒。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淮南转运副使期间,表达了对友人徐巨源的感激之情及对其生活境况的关注。
第一句“谢淮南徐巨源寄酒”,直接点明了诗人收到朋友徐巨源寄来的美酒。这是诗人收到朋友的馈赠,因此他首先表达的是感激之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徐巨源之间的友谊深厚。
第二句“淮南有酒谁人得”,则进一步强调了徐巨源所寄的美酒的难得。这不仅是对徐巨源的赞美,也是对淮南美酒的赞美。因为只有淮南才能酿出如此美味的美酒,而能喝到这样美酒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一句既是对徐巨源的感谢,也是对淮南美酒的赞美。
第三句“应怜蔀屋寒气多”,则是诗人对贫苦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这句诗以“应怜”开头,既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受,也暗示了他对贫苦百姓生活的同情。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第四句“倍费行厨春色力”,则是对贫苦百姓生活艰辛的一种生动描绘。这句诗以“倍费”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生活的担忧,也暗示了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无力改变。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第五句“人道使君宜在朝”,则是诗人对政治清明的期望和对官员职责的强调。这句诗以“人道”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的期望,也强调了官员们应该尽职尽责的重要性。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第六句“我视使君宜逍摇”,则是诗人对官员们生活状态的描绘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句诗以“我视”开头,既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慨,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状态的思考。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第七句“已闻财计免催索”,则是对官员们职责的强调和对生活压力的担忧。这句诗以“已闻”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职责的肯定,也暗示了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担忧。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第八句“况是闾阎安教条”,则是对官员们职责的强调和对生活压力的担忧。这句诗以“况是”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职责的质疑,也暗示了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担忧。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第九句“增秩赐金古亦有”,则是对官员们待遇的肯定和对生活压力的担忧。这句诗以“增秩”、“赐金”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待遇的肯定,也暗示了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担忧。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第十句“且留使君与淮叟”,则是对官员们职责的肯定和对生活压力的担忧。这句诗以“且留”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职责的肯定,也暗示了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担忧。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第十一句“玉隆香火幸留人”,则是对官员们职责的肯定和对生活压力的担忧。这句诗以“玉隆”、“香火”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职责的肯定,也暗示了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担忧。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第十二句“年年要饮淮南酒”,则是对官员们待遇的肯定和对生活压力的担忧。这句诗以“年年”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待遇的肯定,也暗示了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担忧。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