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花困眠初熟,故向花前张灯烛。
要教未敢脱罗裳,玉颊长红黛长绿。
生怜杏火发中林,无奈桃腮倚修竹。
争如锦帐照佳人,一笑嫣然春意足。
独疑工部不题诗,端为风流欠芬馥。
席上和郑顾道烛下海棠
日长花困眠初熟,故向花前张灯烛。 注释:花儿在白天生长得很慢,到了晚上才睡熟,所以特地在花前点燃灯光。
要教未敢脱罗裳,玉颊长红黛长绿。 注释:想要去掉衣裳,却不敢这样做,因为脸上的肌肤红润,眉毛翠绿。
生怜杏火发中林,无奈桃腮倚修竹。 注释:看着杏花燃烧着的火焰从树林里发出,却又无奈地看着桃花靠着修长的竹子。
争如锦帐照佳人,一笑嫣然春意足。 注释:哪比得上锦绣的帐子照着美丽的人儿,一笑间就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独疑工部不题诗,端为风流欠芬馥。 注释:只有怀疑杜甫没有作诗,因为他缺乏文人骚客的风采,缺少芬芳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在宴席上即兴创作的,表现了诗人对宴会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日长花困眠初熟”,描绘出一幅春日午后的宁静景象,花儿在白天生长得很慢,到了晚上才睡熟,所以特地在花前点燃灯光。这里的“日长”既指时间,又暗指春天的阳光明媚;而“花困”则表达了花儿在白天的生长缓慢,仿佛在沉睡。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句“要教未敢脱罗裳”,则是诗人对自己在宴会上的穿着的描述。这里的“罗裳”指的是丝绸制成的裙子,象征着富贵和高雅。而“未敢”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犹豫,他不想脱掉这身华丽的衣裳,但又不想过于拘谨。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色彩。
第三句“玉颊长红黛长绿”,则是对宴会上女子们美丽容颜的描绘。这里的“玉颊”和“黛绿”都是形容女子脸颊的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和娇嫩。而“长红”则表达了女子脸颊的红润,给人一种健康、充满活力的感觉。这种描绘使得诗歌更加具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能够看到那些美丽的女子们。
第四句“生怜杏火发中林,无奈桃腮倚修竹”,则是对宴会上火焰的美丽和女子们倚靠修竹的情景进行对比。这里的“生怜”和“无奈”都是表示怜悯和无奈的情感,前者是诗人对火焰的美丽感到怜悯,后者则是对女子们倚靠修竹的情景感到无奈。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让人思考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句“争如锦帐照佳人,一笑嫣然春意足”,则是对宴会上佳人的美貌和春天气息的美好寓意进行描述。这里的“锦帐”和“春意足”都是形容美好和充满生机的景象。而“一笑嫣然”则是对佳人笑容的美好描绘,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这种描绘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艺术美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类的美好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上的场景和人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