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晴犹苦促,那更遇春霖。
花色存馀态,春台得重临。
主觞方意展,客意已愁侵。
是底书生事,时为洛下吟。
【注释】
暄晴:晴好的天气。促:迫近,急促。那更:哪还。遇:碰上。馀态:残余的情态。春台:春天的原野。主觞:主人举杯劝酒。方意展:正意舒展。客意已愁侵:客人已经感到惆怅了。底:底事,何事?时为洛下吟:时常在洛阳城下吟咏。
【赏析】
《次韵曾吉父清明》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诗。此诗首二句写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暄晴”与“苦促”、“余态”与“遇春霖”,对举形成强烈的反差;后六句以“花”和“酒”作为抒情载体,通过饮酒赏花、宴会酬唱,抒发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全诗情感真切,意境开阔,语言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暄晴犹苦促,那更遇春霖”中“暄晴”二字点出季节,说明天气晴朗,而诗人却感到天气“苦促”。“苦促”即“急促”的意思,这一句是说天气虽然晴朗,但是天气的变化很快,让人来不及准备。“逢”与“那更”连用,突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紧接着,诗人又感叹道:“那更遇春霖。”这里“遇”字表明诗人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
第二句中的“遇春霖”指的是春季的连绵细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天气晴朗,但是突如其来的春雨也让人措手不及。“那”与“更”连用,突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无奈之情。
第三两句中“花色存馀态,春台得重临”是说春天的花朵依然保持着它们原有的姿态,春天的原野得以重新开放。这里的“存馀态”指的是春天的花朵依然保持着它们原来的状态,没有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失去它们原有的魅力。“得重临”则表示春天的原野得以重新开放,人们可以再次欣赏到春天的美丽景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期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四句“主觞方意展,客意已愁侵”是说主人正在兴致勃勃地举杯劝酒,客人却已经感到了些许的忧愁。这里的“主觞”指的是主人正在举杯劝酒。“方意展”则表示主人正在兴致勃勃地举杯劝酒。“客意已愁侵”则是说客人已经感到了些许的忧愁。这两句诗描绘了宴会上的情景,主人正在兴高采烈地举杯劝酒,客人却已经感到了些许的忧愁。这种对比鲜明的画面使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两句“是底书生事,时为洛下吟”是说为什么如此多的事情都是书生的事务,常常在洛阳城下吟咏。这里的“底”指的是原因或理由。“是底书生事”则是说这些书生的事情都是因为他们是书生的缘故。“时为洛下吟”则表示他们经常在洛阳城下吟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书生们的感慨之情,认为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事务之中无法自拔。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宴饮的场景展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生活气息,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