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栖息地,况近佛庄严。
乱藓缄新甃,闲花覆古檐。
浯山青入眼,榕树紫垂髯。
独步秋祠晚,云间月一镰。

注释

  • 慈济行祠:指的是纪念或供奉慈济大师(即布袋和尚)的行祠。
  • 上人栖息地,况近佛庄严:表示这个地方是高僧修行和居住的地方,周围环境庄重而神圣。
  • 乱藓缄新甃:指经过长时间风吹雨打的古迹,新的砖瓦被藓苔遮盖。
  • 闲花覆古檐:描绘了岁月悠长,古建筑上的花草覆盖了屋檐的景象。
  • 浯山青入眼:形容远处的山峦在视线中清晰可见,如同青翠的颜色。
  • 榕树紫垂髯:描绘了一棵巨大的榕树,其下垂的树枝像紫色的胡须一样。
  • 云间月一镰:形容月亮悬挂在天空中,形状如同一把弯刀。

译文

慈济行祠,这是一处供高僧修行和居住的地方,周围环境庄严肃穆。

古老的墙壁被苔藓覆盖,新的瓦片被藓苔遮掩。

悠闲的花朵覆盖着古老的屋檐,岁月悠长,一切都显得古老而宁静。

远处的山脉清晰可见,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巨大的榕树垂下的枝条如同紫色的头发。

在夜空中,明亮的月光如同一把弯刀,照亮了整个大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慈济行祠的宁静与美丽。首句点明了这是一个供修行僧人居住的地方,为读者设定了一幅宗教氛围浓厚的背景。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行祠周围的自然环境,苔藓覆盖的墙壁、覆盖着花朵的屋檐等细节描绘出一种古朴而和谐的氛围。

诗中的自然元素如“乱藓”、“闲花”、“绿海”和“紫发”等词汇,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诗意,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赞赏。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的深深敬畏和向往。

最后两句,诗人将观景的视角提升到更广阔的天空,用“云间月一镰”这样的比喻,展现了月光如弯刀般洒落大地的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这不仅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腻,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慈济行祠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和富有层次的画面,诗人成功地构建出了一个既宁静又美丽的意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