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月黄昏挂客愁,杖藜闲过水西头。
婵娟正喜临清沼,菡萏无端枕碧流。
入暮江山浑似画,向南门巷已先秋。
稻田尽处为沧海,时见乘风万斛舟。
译文:
黄昏时分,我独自漫步在小径上,月光洒在身上,心中充满了愁绪。拄着藜杖,悠闲地走过水西头。看到那美丽的婵娟正在清沼中映照,而菡萏花则无端地躺在碧流中。
傍晚时分,整个江山就像一幅画。向南门巷走去,已经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了。稻田的尽头是一片沧海,偶尔还能看见万斛之舟乘风破浪。
注释:
- 晚步:晚上散步。
- 片月黄昏挂客愁:黄昏时的月光如同片状一般悬挂,给诗人带来孤独感和忧愁。
- 杖藜闲过水西头:用藜杖行走,悠然自得地走过水西头。
- 婵娟正喜临清沼:美丽的月亮照耀在清澈的池沼上,使诗人感到欣慰。
- 菡萏无端枕碧流:荷花无心地躺在碧流中,仿佛在沉睡。
- 入暮江山浑似画:傍晚时分,整片江山都像一幅画。
- 向南门巷已先秋:走在通往南方的门巷里,能感受到秋天的凉爽。
- 稻田尽处为沧海:稻田的尽头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 时见乘风万斛舟:时不时能看到万斛之舟乘着风破浪前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晚风中漫步于江边的景色。诗中的“片月黄昏挂客愁”,“婵娟正喜临清沼”,“菡萏无端枕碧流”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下的江边景色,以及荷花与月光的和谐之美。而“入暮江山浑似画”,“稻田尽处为沧海”,则展现了晚景的壮美,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最后一句“时见乘风万斛舟”,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描写,将作者的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