溁河无复见龙马,车子锄商乃获麟。
虞夏不存暴易暴,诗书何罪秦又秦。
古来尚有拿舟者,今世那无伐木人。
天地闭时应且隐,确乎不拔为潜鳞。
注释:
亦足轩中试墨:在亦足轩中用笔尝试书写。亦足轩,古代的一种书房名称,此处指书房。
溁河无复见龙马:溁河边再也没有出现过龙。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车子锄商乃获麟:车子去挖掘,最后获得了麒麟。车子,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锄商,即挖土,象征寻找或挖掘。
虞夏不存暴易暴,诗书何罪秦又秦:虞、夏时代不存在的残暴统治,现在为什么还要有秦代的暴政?诗经和史书为何要遭受秦始皇这样的暴君的统治?虞、夏,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暴易暴,意为暴虐统治。虞朝没有存在过,所以这里用“虞”来泛指。
古来尚有拿舟者,今世那无伐木人:过去还有拿着船的人,现在哪有不砍树的?拿舟者,指古代的隐士,他们常常驾着小船隐居在水边。伐木人,指现代的伐木工人。拿舟者,指古代的隐士,他们常常驾着小船隐居在水边。伐木人,指现代的伐木工人。
天地闭时应且隐,确乎不拔为潜鳞:天地之间应该关闭,我应当隐居。确实坚定不移,就像水中的鱼一样。天地,指自然界。应且隐,应对即将来临的变化做好准备,并且准备隐居。确乎不拔为潜鳞,坚定不移地保持自己的志向和信念,正如水中的鱼类那样自由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历史与现实的转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革、文化传承以及个人志向的深刻思考。
第一句“亦足轩中试墨”,诗人通过“亦足轩中试墨”这一动作,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历史的深深感慨。
第二句“溁河无复见龙马”,诗人以溁河为背景,表达了对龙马的怀念之情。这一句也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不再,只能通过文字来缅怀。
第三句“车子锄商乃获麟”,这里的“车子”和“锄商”都代表了寻找和挖掘的意思。而“获麟”则意味着最终得到了珍贵的麒麟,象征着幸运和成功。
第四句“虞夏不存暴易暴,诗书何罪秦又秦”,诗人通过对比虞、夏和秦三个朝代,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他认为,无论是虞、夏还是秦朝,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而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误而否定整个历史。
第五句“古来尚有拿舟者,今世那无伐木人”,诗人以拿舟者的比喻,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在动荡的世界中,才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第六句“天地闭时应且隐,确乎不拔为潜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只有真正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在动荡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