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收名第,指作青云梯。
向来杏园伴,盛者直金闺。
天工亦善戏,淹速乃不齐。
三年得一尉,初挈孥与妻。
邑居大山底,积翠蟠东西。
瘦马当缓驱,石磴裂马蹄。
寄谢循良守,桃李想成蹊。
行春有馀暇,书尺到耕犁。

【译文】

何熙载赴邻山任官,因简书给虞并父:

努力追求功名,直上青云之梯。

从前杏园的伙伴,如今都是金门高第。

天工也善玩弄人,淹滞者迟,速进者速。

三年得一尉官,初挈家眷妻儿。

县城居大山底,翠微环绕东西侧。

瘦马当缓驱,石磴裂马蹄声。

寄谢循良守,桃李满山想成蹊。

行春余时有暇,书尺到耕犁。

【注释】
力学:努力学习。收名第:取得功名。青云梯:指仕途。杏园:唐明皇曾于苑中种梨树,以待子荣贵,后成为科举取士的代称,即“杏苑”。盛者:指在官场中的显赫人物。
天工:上天之意,这里指自然。善戏:善于玩弄人。淹速:快慢。乃不齐:指天工对人的安排不是整齐划一的。三年:三年一任。得一尉:得到一任县官。初挈孥与妻:开始携妻子同行。孥:子女。挈:携,带领。
邑居大山底:县城位于大山脚下。积翠蟠东西:形容县城周围群山环抱,绿树丛生。瘦马:疲老的马匹。当缓驱:应该慢慢地行走。石磴:石制的台阶。裂马蹄声:石阶上的石头因为年久风化而开裂,发出响声。
寄谢循良守:向循良守致意。桃李:比喻贤才。想成蹊:希望他们能在乡间留下足迹。
行春:春游。有余暇:有时间。书尺:写诗或写信,这里泛指写信。到耕犁:送到耕犁边,表示对农民的关爱,也暗含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耕犁:农具,此处指农夫。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也是一首咏史诗。诗前半部分写何熙载赴邻山任官,后半部分写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祝愿之情。
第一句“力学收名第”,是说朋友勤奋学习,终于获得功名,名列榜首。第二句“指作青云梯”,是说朋友通过科举考试,登上了仕途的阶梯,步入了朝廷之中。两句诗既赞扬了朋友的学识和能力,又表达了对他即将获得高官厚禄的祝贺之情。
诗人用“向来”二字点明何熙载曾经在杏园中陪伴过那些昔日的辉煌者,他们现在都已经成为了金门高第的显赫人物。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羡慕之情,又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第三句“天工亦善戏,淹速乃不齐”,诗人借天工之手来描绘自然的神奇和变幻莫测。他认为天工对人的安排并非整齐划一的,有的人可以迅速升迁,有的人则可能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又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第四句“三年得一尉,初挈孥与妻”,是说朋友经过三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获得了一个县令的职位,并且还带着家人一同前往。这句诗既表现了朋友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祝福和鼓励。
第五、六句“邑居大山底,积翠蟠东西”,是说县城位于大山脚下,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山峦。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又为全诗增添了浓厚的诗意和画面感。
第七、八句“瘦马当缓驱,石磴裂马蹄声”,是说诗人骑着疲惫的马匹缓缓前行在石阶上,听到石阶上石头裂缝的声音。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路途艰辛的感叹,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惜和珍视。
第九、十句“寄谢循良守,桃李想成蹊”,是说诗人想要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循良守表达谢意,希望他们能够在乡间留下足迹。这里的“桃李”是指人才辈出的地方,而“想成蹊”则是希望他们在乡村中留下美好印象,受到人们的称赞和赞誉。
最后一句“行春有馀暇,书尺到耕犁”,是说春天游玩时还有时间写信,所以把信送到耕犁边。这里的“耕犁”是指耕作用的农具,而“到耕犁”则是表示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关怀。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尊重和关爱,也表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敬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