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出处事何如,先辈风流扫地无。
忽有子充惊末俗,一言未契便长驱。
【注释】闻马扩参议弃官:闻,听说;参议:官职名;闻马扩弃官,是指闻马扩辞官。近来出处事何如:近来,指最近一段时间;出处事,处理国家事务;何如:怎么样。先辈风流扫地无:先辈,指前辈的文人;风流,风度、文采;扫地无,没有。忽有子充惊末俗:忽有子充,突然有个叫子充的人;惊,惊动;末俗,指当时的社会风气。一言未契便长驱:一言未契,一句话没说合就走了;长驱,长途跋涉。
【赏析】这首七绝,以“近体”的形式写闻马扩弃官一事,全诗四句,前两句叙事,中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结构紧凑,脉络分明。
诗一开篇“闻马扩参议弃官”,点明诗题,也交代了诗人听到闻马扩辞官的消息。这里“闻”字,既是听来的意思,也是说来说去的意思。闻马扩辞官,在宋人笔下,多是与政治腐败有关,但本诗并没有这样写,它只写了“近来出处事何如”,从侧面透露了官场的黑暗。“近来出处事何如”,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它既回答了闻马扩为什么要辞官的问题,又为下文写闻马扩弃官后的情况作铺垫。“近来”二字,说明作者与闻马扩并不相识,所以用“近来”一词。“出事”二字,指的是做官或处理国家事务。而“何如”二字则表示出了作者对当时的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第二句“先辈风流扫地无”,这是说闻马扩辞官的原因。“先辈风流”,指闻马扩本人。“扫地”二字用得十分传神,它既表明闻马扩辞官的原因,又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态度。作者认为闻马扩辞官是因为他为人清高,不肯趋炎附势,所以被官场上的人所不容,以致被扫地出门。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第三句“忽有子充惊末俗”,则是写闻马扩辞官后的情况。“忽有子充”,指子充这个人突然来到闻马扩面前。“惊”字表明他的到来使闻马扩感到惊讶,因为他知道子充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末俗”二字表明子充的出现使得当时社会的风气有所改变。《诗经·大雅·荡》中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等语,意思是大道像磨刀石那样平直,正直得像箭一样。这里借喻子充的出现使当时社会上的风气发生了变化,也暗含着作者认为子充的出现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改变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句“一言未契便长驱”,则是说子充与闻马扩见面后,两人意见不合就离开了。“一言未契”,指两人的意见不投合;“长驱”,意为迅速离去,这里指离开的时间很短,很快就离开了。整首诗通过闻马扩辞官及与子充相见两件事,表现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才受到压抑的现象。诗中的“闻马”、“先辈”、“忽有”、“一言”、“未契”、“长驱”等词语,都紧扣诗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评,体现了诗人对时政的关心,也显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