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二月七,是夕月离毕。
春云忽霮䨴,春雨复蒙密。
绵绵殆三旬,不见天上日。
谪官在淮甸,幽抱常郁郁。
岂无琅邪山,泥泞不可出。
空庭唯蚯蚓,得势互蟠屈。
乘兹积阴气,小穴恣出没。
山禽忽飞下,长嘴啄深窟。
倒曳方力争,强吞遽全失。
食土与巢林,上下非俦匹。
胡然罹此酷,不能保微质。
嗟嗟彼群小,倾夺事匪一。
仪凤去九夷,神龙入泉室。
如何役吾眼,瞻视此小物。
归来因浩叹,自悔成诗笔。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吴伟业的《霪雨中偶书所见》。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的景象,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译文:
丙申二月七日,那天夜里月亮躲起来了。
春天的云彩忽然变得阴沉起来,春天的雨水又开始密密地落下。
连绵不断将近三十天,看不见天上的太阳。
谪官在淮甸,心情总是郁郁寡欢。
难道没有琅邪山,泥泞的地方我出不来吗?
空荡荡的庭院里只有蚯蚓,它们得势就互相盘曲。
趁着这积阴的天气,小洞里的东西可以任意出来进去。
山禽忽然飞下来,长嘴啄着深窟。
倒拖尾巴与它争斗,结果强吞一口就全丢了。
吃土和在林中筑巢,上下都不像同类。
怎么这样不幸,不能保护我的微薄身躯。
啊啊那些小人,倾夺之事不止一桩。
仪凤离开了九夷,神龙进入了泉室。
为什么役使我的双眼,观看这些渺小之物。
回来因叹息而写下这首诗,后悔自己成了文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雨的诗。诗人通过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