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红烛在何处,绮霞阁通叠嶂楼。
公权书札燕许词,未免山僧乞撰碑。
撰碑书碑即三载,眼看徵诏在丹墀。
却愁未尽江南兴,闲坐蓬瀛挥玉柄。
黄枢侍臣两制官,待君同说宣城景。
诗句
- 夜深红烛在何处,绮霞阁通叠嶂楼。
- 公权书札燕许词,未免山僧乞撰碑。
- 撰碑书碑即三载,眼看徵诏在丹墀。
- 却愁未尽江南兴,闲坐蓬瀛挥玉柄。
- 黄枢侍臣两制官,待君同说宣城景。
译文
- 深夜时分,烛光摇曳,不知它在何处亮起,绮霞阁通向叠嶂楼,美丽如画。
- 您将书写燕许词的公权书札,我不禁感叹,山中僧人请求撰写碑文。
- 您为碑文撰写了三年之久,看着那封征召令,就在丹墀上,令人瞩目。
- 我担心未能完成江南的美景,闲坐在蓬莱仙岛上,挥动着玉柄。
- 黄枢等侍臣两制官,等待与您一同讲述宣城的风光和景色。
注释
- 夜深:指夜晚,深夜时分。
- 绮霞阁:美丽的霞光照映下的阁楼。
- 公权书札: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因他常使用“王右军”的字号。
- 燕许词:指燕国(今北京附近)和齐国(今河北邢台一带)的词赋。
- 撰碑:撰写碑文。
- 三载:指三年时间。
- 徵诏:皇帝的征召令。
- 丹墀:红色台阶。
- 却愁未尽江南兴:担心未能完全描绘出江南的美丽景色。
- 闲坐:悠然自得地坐着。
- 蓬瀛:传说中的神山,这里泛指仙境。
- 黄枢:唐代宦官,侍中、中书令等高官。
- 两制官:指宰相或高级官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姚著作赴任宣城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诗中通过夜晚的红烛、绮霞阁、公权书札、燕许词以及撰写碑文等活动,展现了宣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诗人也借由对宣城美景的担忧和期待,表达了自己对江南山水的无限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