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玄茫昧胡为乎,施设吾道生吾徒。
否多泰少是天意,生有述作死不虚。
圣人忧患方演易,贤者穷愁始著书。
尽令富贵陷逸乐,蠢蠢戢戢如鸡猪。
泯然无物作时瑞,谁识凤皇与驺虞。
经史子集灿今古,粉绘帝道张皇谟。
一言可采即不朽,名姓长与日月俱。
乃知天心厚我辈,穷辱不足形悲吁。
夫君擢秀在江左,国小而逼何区区。
科名始得值兵火,金陵坐见成丘墟。
归朝才得一赞善,黜降重为县大夫。
彰明僻远在蜀道,又遇妖贼攻成都。
徒行抱印入陇氐,乞食夷落何崎岖。
归来朝责作主簿,朱衣暗澹鬓毛疏。
昨朝投我蜀中作,铮然一集如琼琚。
杜甫奔窜吟不辍,庾信悲哀情有馀。
我逢圣代自多难,谩夸三入承明庐。
近令编缀小畜集,谪官诗什何纷如。
才名官职不两立,真宰折刻分毫铢。
诗句原文:
上玄茫昧胡为乎,施设吾道生吾徒。
否多泰少是天意,生有述作死不虚。
圣人忧患方演易,贤者穷愁始著书。
尽令富贵陷逸乐,蠢蠢戢戢如鸡猪。
泯然无物作时瑞,谁识凤皇与驺虞。
经史子集灿今古,粉绘帝道张皇谟。
一言可采即不朽,名姓长与日月俱。
乃知天心厚我辈,穷辱不足形悲吁。
夫君擢秀在江左,国小而逼何区区。
科名始得值兵火,金陵坐见成丘墟。
归朝才得一赞善,黜降重为县大夫。
彰明僻远在蜀道,又遇妖贼攻成都。
徒行抱印入陇氐,乞食夷落何崎岖。
归来朝责作主簿,朱衣暗澹鬓毛疏。
昨朝投我蜀中作,铮然一集如琼琚。
杜甫奔窜吟不辍,庾信悲哀情有余。
我逢圣代自多难,谩夸三入承明庐。
近令编缀小畜集,谪官诗什何纷如。
才名官职不两立,真宰折刻分毫铢。
注释解释:
《还杨遂蜀中集》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禹偁。此诗集包含作者对个人遭遇、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 上玄茫昧胡为乎,施设吾道生吾徒。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和道德原则的探讨,强调了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其背后的规律和道理。
- 否多泰少是天意,生有述作死不虚。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天命和生命循环的看法,认为人生的起伏变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 圣人忧患方演易,贤者穷愁始著书。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同时指出了真正的学问和智慧是在艰难困苦之中产生的。
- 尽令富贵陷逸乐,蠢蠢戢戢如鸡猪。
这句话描绘了人们追求财富和享乐时的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道德沦丧和堕落。
- 泯然无物作时瑞,谁识凤皇与驺虞。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往往是徒劳的。
- 经史子集灿今古,粉绘帝道张皇谟。
这句话赞美了儒家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 一言可采即不朽,名姓长与日月俱。
这句话强调了言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正有价值的言论才能流传千古,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 乃知天心厚我辈,穷辱不足形悲吁。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天意和命运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遭遇的无奈和感慨。
- 夫君擢秀在江左,国小而逼何区区。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
- 科名始得值兵火,金陵坐见成丘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乱和破坏的痛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 归朝才得一赞善,黜降重为县大夫。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经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政治斗争的无奈和感慨。
- 彰明僻远在蜀道,又遇妖贼攻成都。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同情。
- 徒行抱印入陇氐,乞食夷落何崎岖。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困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 归来朝责作主簿,朱衣暗澹鬓毛疏。
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经历和挑战,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政治斗争的无奈和感慨。
- 昨朝投我蜀中作,铮然一集如琼琚。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诗歌艺术的尊重和珍视。
- 杜甫奔窜吟不辍,庾信悲哀情有余。
这句话通过引用杜甫和庾信的作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执着。
- 我逢圣代自多难,谩夸三入承明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背景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政治斗争和历史变迁的理解。
- 近令编缀小畜集,谪官诗什何纷如。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的诗歌创作和生活经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执着。
- 才名官职不两立,真宰折刻分毫铢。
这句话强调了作者对于道德品质和才华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担忧和感慨。
作品赏析:
《还杨遂蜀中集》是王禹偁的作品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对个人命运、历史变革及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评。王禹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深刻的思考与见解。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遭遇和思考历程,更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与警示。
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诗中通过对“否多泰少”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天命和个人努力之间关系的思考;“尽令富贵陷逸乐”,则反映了社会对于物质欲望的盲目追求与道德沦丧的现实。这些描述既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联的思考。
历史变革与文化传承:诗中多次提及“经史子集”,显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一言可采即不朽”的表述,强调了经典著作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也映射出他对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坚守。
政治现实与文人心态:诗中“夫君擢秀在江左”,反映出作者对于国家局势的忧虑;而“朱衣暗澹鬓毛疏”,则展现了政治失意后文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时局的敏感反应,也揭示了文人在政治动荡中的无奈与挣扎。
艺术追求与道德担当:诗中“一言可采即不朽”,不仅是对作品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文人道德责任的强调。这种价值观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与道德双重维度的重视,也突显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道德自觉和责任感。
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夫君擢秀在江左”、“彰明僻远在蜀道”,这些描述不仅勾勒出了作者个人的生活轨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情境的描述,作者深入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