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
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

【注释】

泻:倾泻。寄逐:寄托。康王谷:即庐山的南面山谷,又名康庐。陆羽:唐代著名茶学家,字鸿渐,号东阳子,又号桑苎翁,竟陵人。唐贞元十九年(793年)进士,官至湖州刺史。著有《茶经》。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结:建造。茅屋:草屋。水帘:瀑布。

【赏析】

此诗写庐山之胜,诗人以拟人化手法描写了庐山云雾缥渺变幻无穷、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在此流连忘返、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的感受与遐想,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无限赞美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却极富画面感和立体感,读来令人神游物外,如身临仙境一般。

首联“谷帘水”,写瀑布飞泻而下,水声震耳欲聋,其势浩荡磅礴,直泻万丈深渊。这既是对瀑布雄奇气势的描摹,也是对庐山景色的概括。

颔联“寄逐九江船”,是说瀑布水汽随风而散,升腾入云,化作云雾缭绕在九江的船只上空,使九江的船只得以航行,诗人不禁联想到自己随江而上,泛舟游览,观赏那千变万化、瞬息万变的庐山瀑布,感受着它那神奇莫测、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这一联既写出了庐山云雾缥缈变幻无常的特点,也表现了诗人对庐山云雾的迷恋之情。

颈联“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是对尾联的延伸与拓展。“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诗人设想自己何时能在此隐居建室,过上远离尘嚣、宁静恬淡的生活;“长在水帘前”,意谓庐山的水帘峰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永远美丽动人地陪伴着自己的左右。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热爱之情,而且也流露出诗人向往清静闲适的隐士生活之意。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但整首诗并不拘泥于格律形式。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将自然景观写得灵动活泼、栩栩传神。诗人巧妙地将庐山瀑布、云雾等自然景观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了人的情思和情感,从而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