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草树春无花,秦骸汉骨埋黄沙。阵云凝著不肯散,胡雏夜夜空吹笳。
我闻秦筑万里城,叠尸垒土愁云平。又闻汉发五道兵,祁连泽北夸横行。
破除玺绶因胡亥,始知祸起萧墙内。耗蠹中原过太半,黄金买酎诸侯叛。
直饶侵到木叶山,争似垂衣施庙算。大漠由来生丑虏,见日设拜尊中土。
自古控御全在仁,何必穷兵兼黩武。战城南,年来春草何纤纤。
穷荒近日恩信沾,寒岩冻岫青如蓝。方知中国有圣人,塞垣自尔除妖氛。
河湟父老何欣欣,受降城外重耕耘。
【译文】
边城草树春天没有花,秦人汉骨埋黄沙。阵云凝聚不肯散,胡儿晚上空吹笳。
我听说秦始皇筑万里长城,堆尸垒土使愁云消散。又听说汉朝发五路兵,祁连山下夸横行。
因胡亥而破除玺绶,才知道祸起于萧墙之内。耗蠹中原过半,黄金买酎诸侯叛。
即使侵略到木叶山,也不如垂衣坐庙算。大漠从来生丑虏,见到日设拜尊中国。
自古控制全凭仁,何必穷兵黩武。战城南,年来春草何纤纤。
穷荒近日恩信沾,寒岩冻岫青如蓝。方知中国有圣人,塞垣自尔除妖氛。
河湟父老何欣欣,受降城外重耕耘。
【注释】
(1)《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 (郭:外城)
(2)“秦骸汉骨”句:“秦骸”“汉骨”指秦代、汉代的白骨。
(3)“阵云”句:言阵云不散,战事未休止。
(4)“胡雏”句:“胡雏”指胡人少年。“夜夜空吹笳”,谓夜间吹奏胡笳声,以壮士气。
(5)“我闻”句:据《史记·蒙恬列传》载,始皇三十六年(前211),蒙恬为将率军北伐,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筑万里长城,起临洮(今甘肃岷县)、西至辽东,东极燕支山脉,并修筑了阿房宫等宏伟工程。
(6)“又闻”句:据《汉书·匈奴传上》记载,汉宣帝元康二年(前64),汉遣五将军出塞击匈奴。
(7)“破除”句:破虏后撤去皇帝所授印绶(即免职)。
(8)“祸起”句:据《资治通鉴·汉纪》记载,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举伐匈奴,武帝亲劳师出征,但终未能取胜,反而造成国库空虚。
(9)“耗蠹”句:耗蠹指损耗国家财富。
(10)“直饶”句:直饶,犹直让。侵到木叶山,是说侵入到沙漠深处的木叶山。木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地近交河城。
(11)“垂衣”句:垂衣,即垂手拱手。指不亲自处理军务。
(12)“大漠”句:大漠由来,就是自古以来的边塞地区。生丑虏,谓生息于大漠之民都是凶恶的。
(13)“见日”句:见日设拜,是说拜见太阳时要向皇帝行礼。尊中土,是说尊敬中原地区。
(14)“自古”句:自古,从古代以来;“控制”,治理;“仁”,仁慈;“穷兵黩武”,滥用武力。
(15)“战城南”句:此诗开头四句写战情。
(16)“恩信沾”句:恩信,皇帝对臣民的恩德与信用。
(17)“塞垣”句:《左传》:“齐侯曰:‘昔吾先子穆公,奉寡人之任,而令修诸季,则商奄之地,予为不取。”’杜预注:“奄,今山东汶上县。”即今山东汶上县一带。
(18)“河湟”二句:河湟,指甘肃黄河以南地区。父老,指当地人民或百姓。
(19)“受降”二句:受降城,在今甘肃张掖市南。
【赏析】
此诗为《古诗十九首》之一,是一首抒写征夫思乡之情的抒情长歌。《战城南》一诗写征夫戍边的悲苦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一幅幅边疆将士的戎马生涯图,表现他们英勇善战的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边关景色。首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点染出一种凄清苍凉的气氛;次句写边关的荒凉冷落景象,突出边关的险要与辽阔空旷。
三、四两句紧承首两句展开议论,指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阵云凝著”三句,描写战争的紧张气氛;“胡雏”三句,写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创伤和痛苦。最后两句,诗人把笔锋转向对统治者的指责。“破除玺绶”三句,揭明战争的根源;“祸起萧墙内”三句,揭露朝廷内部的腐败和黑暗;“耗蠹中原”三句,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政策给国家造成的灾难;“直饶侵到木叶山”三句,讽刺边将贪功求赏、不顾大局的行为。最后两句,诗人把笔锋转向歌颂和平安定的生活。“大漠由来生丑虏”三句,赞美边疆各族人民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态度;“见日设拜尊中土”三句,赞颂皇帝重视民族团结和睦共处的美好愿望。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牺牲的描写,深刻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滥杀无辜的罪恶行径,抒发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向往,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安宁、痛恨战争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