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仰古名刹,师居二纪中。
本无一法说,须信万缘空。
体与大虚合,心将诸祖同。
唐来三百载,不坠释迦风。
【注释】
①大仰:古寺名,在今四川雅安。②二纪中:即二十几年中,指唐末到南宋初。③本无一法说:佛家“一切法无我”的思想。④须信万缘空:必须相信万事万物都是假的。⑤体与大虚合:心和佛性融合在一起。⑥心将诸祖同:心和历代的佛教大师一样。⑦唐来三百载:自唐代到现在已经三百年。⑧不坠释迦风:没有失去佛法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大仰古刹的一首题咏,赞扬了该古刹的悠久历史和它所弘扬的佛教教义。
首联先点出寺院的地理位置,然后说明寺庙历史悠久。“大仰古名刹”,表明这座古老的寺庙已有久远的历史;“师居二纪中”,则是强调其建寺时间之长。
颔联进一步展开对大仰古刹的描述。“本无一法说”,指出佛门中的禅学思想“一切法无我”。这一句是对禅宗“本无一物”、“本无可说”这一观点的形象概括。在这里,“一法”指的是佛教教理,“一说”指的是人们对于佛教教理的理解或诠释。而禅宗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一法可说”,更不存在什么可以解释的东西。这就为后面的“须信万缘空”作了铺垫。
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来赞美大仰古刹。“须信万缘空”一句,既承接了前面的“本无一法说”,又突出强调了万法空寂的佛家哲理。这里的“万缘”,是指世间的一切事物;“空”,是指虚无、空无所有。“须信”二字,则表现出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信不疑。
颈联紧承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仰古刹的盛况。“体与大虚合”,意味着该古刹的僧人们已经与佛性融为一体;“心将诸祖同”,则是说他们的心志已经达到了历代高僧的境界。这里的“体”,指的是佛性;“大虚”指的是佛教所说的虚空境界;“诸祖”指的是历代的修行高僧;“心将”则是表示心志相同或一致。
尾联最后归结到大仰古刹的历史渊源。“唐来三百载”,意指从唐代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了;而“不坠释迦风”,则是说大仰古刹一直坚持着佛法的精神,没有失去佛法的真谛。这里的“不坠释迦风”是整首诗的总结句,也是全诗的主题所在。
这首诗通过赞扬大仰古刹的历史渊源和传承佛教教义的精神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禅宗思想和佛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