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郊扉,登临野趣宜。
鸥边春浪间,草外碧云低。
画忆王摩诘,诗渐杜拾遗。
徘徊半楼月,残夜水明时。

这首诗是唐代张祜的《题张氏钟秀阁》。

逐句释义:

  1. 卜筑■郊扉:卜筑,指在郊外选地建造住所。■郊,即郊野之地。
  2. 登临野趣宜:登临,登高远望。野趣,自然之趣。
  3. 鸥边春浪间:鸥鸟在春天的波浪中飞翔。
  4. 草外碧云低:草之外有碧云(即云彩)轻轻降落。
  5. 画忆王摩诘:王摩诘,指唐代著名画家王维,他的作品以山水画闻名于世。
  6. 诗渐杜拾遗:杜拾遗,即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7. 徘徊半楼月:徘徊,徘徊不前。
  8. 残夜水明时:残夜,即夜晚将尽的时刻。

译文:
在郊外选择了一个住所,登高远望令人心情愉悦。
鸥鸟在春天的波浪中飞翔,草外有碧云轻轻降落。
回忆起王摩诘的画作,诗歌逐渐接近杜甫的风格。
我在半楼的月色下徘徊,残夜水面上的月光映照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郊外选址建房的情景和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首句“卜筑■郊扉”直接点明了地点和目的,即在郊外选址建房。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所居环境的具体描绘,包括登高远望、鸥鸟飞翔、草外云低以及画中回忆等元素。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诗的后四句转向对诗人个人情感的描述。通过提及王摩诘和杜甫这两位著名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古典文化的尊重。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徘徊的感受,既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他在艺术上的修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古人的怀念,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