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宝林寺,清幽每往还。
两潮岩上井,一塔寺中山。
门对荒城冷,邻分古县闲。
道人高处坐,役役笑尘寰。
【注释】
千载:一千年。宝林寺:在今江苏苏州,晋时名虎丘,唐宋以后改名为云岩寺。清幽:指山色、泉声、松柏、花竹等景物的幽静秀美。两潮:指钱塘江和大运河。岩上井:指位于虎丘的古迹涌泉寺的井。一塔:指虎丘之巅的云岩塔。中山:指虎丘之峰。荒城:指虎丘一带的城市。冷:指荒凉。邻分:指虎丘与附近城市的界限。闲:指安静。役役:忙碌不停的样子。尘寰:指人间。役役笑尘寰:意思是说,他忙碌不止,忙得连笑都没有时间了。【赏析】
《宝林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虎丘景色之优美,并抒发诗人游览时的愉快心情。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清新,有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首联“千载宝林寺,清幽每往还”,点明虎丘为佛教圣地,千年来香火不断,游人不绝。“千载”,表明虎丘历史悠久;“宝林寺”则说明虎丘是著名的古刹。“清幽”,写出了虎丘的秀丽风景,“每往还”,表明虎丘吸引了众多游客。
颔联“两潮岩上井,一塔寺中山”,进一步具体描写虎丘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两潮”指的是虎丘西北面的两条大河,即钱塘江、大运河。“两潮岩”,就是钱塘江、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自然景观。“一塔”,指虎丘之巅的云岩塔,是虎丘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寺中山”,指虎丘之峰。“井”、“塔”、“山”三字都是写景的关键词,用它们把虎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
颈联“门对荒城冷,邻分古县闲”,写虎丘周围的环境。“门对”,指虎丘的大门正对着城门,说明虎丘的位置重要,也反映了当时虎丘的地位之高。“邻分”指的是虎丘与周围城市的距离关系,说明虎丘虽然地处要冲之地,但却并不热闹,显得宁静而安详。“荒城”、“古县”都指代周围的城市,“冷”、“闲”分别形容城门、城墙和城市的状态,既写出了虎丘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又表现了它的宁静与悠闲的特点。
尾联“道人高处坐,役役笑尘寰”,以一个道士的形象作为结束,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又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这既是一种赞美,也是一种期待。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这样的美景,不要让它再次消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这种美景的喜爱和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