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要穷源入莫闲,初头底事做成山。
开先水独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间。
气浊下流泥作土,滓坚中结石成关。
奇哉故迹皆堪验,何日重来更共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题目为“再和二首”,共四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洞要穷源入莫闲,初头底事做成山。
  • 关键词解释:
  • 洞要:指的是洞府或山洞。
  • 穷源:探寻事物的本源。
  • 初头:初始的部分。
  • 底事:什么事(指什么导致形成这座山)。
  • 做成山:使山形成。
  • 译文:要探寻洞穴的源头,不要因为一时的闲暇而忽略了。起初是什么事物导致了山的形成呢?
  1. 开先水独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间。
  • 关键词解释:
  • 开先:开始时。
  • 乾始:天地未分时的原始状态。
  • 判后:区分后面的事物。
  • 山方立地间:形容山刚刚形成,站立在地之间。
  • 译文:最初是清水,它独自成为天地未分时的原始状态(乾始),而后面的山脉则刚从地间崛起。
  1. 气浊下流泥作土,滓坚中结石成关。
  • 关键词解释:
  • 气浊:指浊气上升。
  • 下流:向下流去。
  • 泥作土:泥土变成了土。
  • 滓坚:杂质变硬了。
  • 中结石:石头中含沙粒。
  • 关:比喻险阻之地。
  • 译文:浊气上涌,泥土变成土;杂质变得坚固,形成了险峻的关隘。
  1. 奇哉故迹皆堪验,何日重来更共攀。
  • 关键词解释:
  • 奇哉:赞叹之词。
  • 故迹:过去的遗迹。
  • 堪验:可以验证。
  • 何日重来:什么时候再来。
  • 更共攀:再次一起攀登。
  • 译文:这些奇妙的遗迹都可以验证,不知何时我们能再来共同攀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思考。诗中的“洞要穷源”表达了诗人对探寻自然奥秘的追求,“开先水独为乾始”则揭示了大自然的生成过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