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作艳歌曲,律清语不尘。
杂之古乐府,意态甚迫真。
谓余欠妩媚,宜为众女嗔。
方怜长门闭,渐喜汤沐新。
此曲岂不俊,所儗非吾伦。
生为奇男子,先辨许国身。
有手要折槛,不炙许史门。
有头要叩墀,不拜五侯尘。
昵昵儿女语,煦煦妇人仁。
夕泣缘失宠,朝欣为承恩。
此非奴事张,定是妾效秦。
是为赤有臭,何止黄不纯。
因君词婉美,感我意酸辛。
正恐漆园女,嗤点我辈人。
【注释】
1.反艳歌曲:指《桃叶歌》、《乌衣巷》等。 2.复三山林:指《归园田居》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3.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南方。4.媚(mèi)儿:女子的婉媚姿态。5.欠妩媚:不足为媚。6.所儗(nǐ):比拟、比拟。7.许国身:为国家献身的高尚品德。8.有手要折槛:有手就能折断门槛,喻指有才能的人,能为国家建功立业。9.五侯门下尘:指西汉时张汤、桑弘羊、赵禹等人权倾朝野,门庭若市,犹如尘土一般。10.昵昵儿语:指女子柔声细语。11.煦(xū)煦妇人仁:指妇女和蔼可亲,仁爱宽厚。12.夕泣缘失宠:晚上因失宠而哭泣。13.晨欣为承恩:早晨因得宠而欣喜。14. 赤:通“炽”,明亮;臭:气味。比喻品行高洁。15. 漆园女:即东晋时期名士陶渊明的字号,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16. 嗤点:讥笑。
【赏析】
这首《读李杜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唐代两位著名诗人杜甫和李商隐诗作的评价。《唐才子传》:“白尝读杜诗,叹赏不已,曰:‘此诗可以绝唱’。”这首诗就是李白读杜甫的诗歌后写的一首评论诗,表达了他对于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自豪。
第一联:“谁作艳歌曲? 律清语不尘。”意思是说,那些华丽的艳曲,语言华丽如尘世繁华一样,但是没有真正的感情在其中。这两句诗以艳曲为喻,表明了他对当时文坛浮华现象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真正追求——真实、质朴、自然。
第二联:“杂之古乐府,意态甚迫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将古代的一些乐府诗与李杜的诗歌相融合,使得这些诗歌更加真实、质朴、自然。这反映了李白对于诗歌艺术的高度追求,他认为只有真实的情感和质朴的语言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好诗。
第三联:“谓余欠妩媚,宜为众女嗔。”意思是说,我的作品不够妩媚,应该让那些善于谄媚的女子去嫉妒吧!这反映了李白对于自己的自信与骄傲,他认为自己的诗作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应该被其他作品所掩盖。
第四联:“方怜长门闭,渐喜汤沐新。”意思是说,看到长门公主被禁闭,心中感到遗憾;而看到新浴后的汤池水清澈碧绿,又感到欢喜。这反映了李白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联:“此曲岂不俊,所儗非吾伦。”意思是说,这首曲子难道不是非常美妙吗?但与之相比,我的诗歌却并不逊色。这表达了李白对自己的诗歌的自信和自豪,也显示了他与其他诗人之间的比较和竞争。
第六联:“生为奇男子,先辨许国身。”意思是说,我是一个天生的奇特男子,首先能够辨别国家的利益。这反映了李白对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追求,也是他的诗歌主题之一。
第七联:“有手要折槛,不炙许史门。”意思是说,如果有才能的人,就应该折断门槛,不被权贵们所迷惑。这反映了李白对于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许,也是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第八联:“有头要叩墀,不拜五侯尘。”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敢于向权贵挑战,那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而不是卑躬屈膝地讨好他们。这反映了李白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也是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第九联:“昵昵儿女语,煦煦妇人仁。”意思是说,那些温柔体贴的话语和仁慈的行为都是出自女人之手,这与我所追求的自然、朴素的诗意格格不入。这反映了李白对于女性的偏见和对诗歌的独到见解。
第十联:“夕泣缘失宠,朝欣为承恩。”意思是说,我晚上因为失去了宠爱而悲伤流泪,但早上却因为得到了宠爱而欣喜若狂。这反映了李白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第十一联:“此非奴事张,定是妾效秦。”意思是说,这首诗并非奴仆侍奉主人之作,也不是妾室模仿秦始皇的奏章。这反映了李白对于作品原创性的质疑和捍卫。
第十二联:“是为赤有臭,何止黄不纯。”意思是说,这首诗虽然只是简单的颜色变化,但它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单纯描绘黄色之美。这反映了李白对于诗歌内涵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这首诗通过评价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于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和对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显示了他与其他诗人之间的区别与竞争,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