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何时更远游,刘蕡下第我色羞。
阳春自古难为和,明月如今肯暗投。
宿诺不轻连璧友,新盟借重捍城侯。
九江傥拒鼋鳌饵,何处堪人下钓钩。
【注释】1.黄石讲会:指唐初王绩在黄县讲学。2.岁暮:岁末,一年之末。3.刘蕡:唐代诗人,因直言敢谏而下第。4.阳春:指春天。5.明月:喻指贤才,暗投,不公开地推荐或举荐。6.宿诺:指旧日的诺言。7.捍城侯:指李广,西汉名将,以勇猛善战著名。8.鼋(yuán):大鳖。9.钓钩:比喻招揽人才的方法。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诗。作者在赠给林錞时说:“岁暮何时更远游?刘蕡下第我色羞。”意思是说:一年快过完了,什么时候能到边远地方去游历呢?刘蕡因直言犯上被贬为下第的进士,我感到惭愧。这里用“刘蕡”自喻,表达自己有志不得伸、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用“下第”自喻,表示对朝廷的不满,对贤能之士的冷落。
第二联“阳春自古难为和,明月如今肯暗投”,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阳春都是难以奏和的,如今的明月又怎能暗中投赠呢?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阳春白雪”,二是“明月高悬”。前者出自《韩非子•连衡》:“郑人谓晋厉公之暴,以其过冬陈蔡之急,不能救解也,亦以晋之阴功未立于天下,是以隐而不通于邻国也。”后一个典故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阳春都是难以奏和的,如今的明月又怎能暗中投赠呢?这是诗人感叹世道不仁,贤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只能借物抒情。
第三联“宿诺不轻连壁友,新盟借重捍城侯”,意思是说:过去的诺言不轻易连累朋友,新的盟约要借助强有力的诸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过去我与你们是结下的友谊,现在我要远离家乡远游他乡,你们千万不要责怪我们。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连璧”,二是“捍城侯”。前者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吾祖吴季札聘于中原周王朝,见商周之际,礼乐崩坏,诸侯斗强,相征杀,暴骨如莽,固知有乱,未可与定也。乃辞其上大夫,东游齐、鲁、宋、卫、郑、陈、楚之国,皆微服往观其俗,问其政治,还而后遍告其上大夫曰:‘所闻所传闻之国政者如此。’于是使季札比照诸夏,而观国之风气……故孔子叹曰:‘吴越之同风。’”后者出自《汉书·李广传》:“广数奇,不得常调。尝从梁王出塞,至居延,卒。时以为死久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过去的许诺不轻易牵连朋友,新的盟约要借助强大的诸侯。这是诗人告别林錞时的临别赠言。
第四联“九江傥拒鼋鳌饵,何处堪人下钓钩”,意思是说:如果九江拒绝用我的钓钩来钓鱼,那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我的钓钩来钓鱼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九江不接纳我回乡,那我只好去其他地方谋生了。这是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忧虑。
全诗语言简练、含蓄。首联直抒胸臆,二联运用典故抒发情怀。三联写自己的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结尾处抒发了诗人的忧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