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记涪翁旧有言,太平清老世无贤。
而今一见高台面,遗烈真能赖得传。
【注释】
- 南岳:指衡山。
- 高台长老:指道光,曾任南岳衡山大庙住持。
- 灵源清侍者:指道士刘清静,曾为南岳道士,后为灵源观主持。
- 邂逅:突然相遇。
- 颇能谈其行戒走笔:很能谈论修行的法则和戒律,挥笔即成诗。
- 两绝:指《赠道士刘清静》一绝与《赠高台长老道光》二绝。
【译文】
还记得涪翁曾经说过,太平时期没有贤人。
如今一见高台面,他的遗烈真能得到传扬。
【赏析】
此诗作于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当时,南岳衡山大庙主持道光法师因“有道骨”,被赐号“高台长老”。作者在衡山偶遇这位老道,于是写下两首七绝诗赠给他。
第一首《赠道士刘清静》:
长记涪翁旧有言,太平清老世无贤。
而今一见高台面,遗烈真能赖得传。
这首诗是说:我还记得过去涪翁说过的话,太平时期是没有贤才的。现在我见到你,你的遗烈确实可以流传后世了。
第二首《赠高台长老道光》:
长记涪翁旧有言,太平清老世无贤。
今见高台面,遗烈真能赖得传。
这又是一首赠诗给高台长老道光,也是回忆过去涪翁的话:“太平清老世无贤。”意思是:现在我看到你,你的遗风还能流传后世吗?
【集评】
明·杨慎《升庵诗话》:“余尝谓道光之诗,虽非骚雅,然皆近正始、三谢,而格韵尤胜。”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盖时值元兵入寇之时,道光以老僧出家,不欲仕宦,遂隐居衡岳,故其诗多咏物及游山之作,其意亦在托而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