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仇池翁,归住小有天。
葛公尚远孙,岣嵝丹山传。
道骨亦有种,而今见婵嫣。
大小茅山君,霞襜两联翩。
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
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
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
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
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
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
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
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
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

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稽首仇池翁:这是对苏邛州(即邛州刺史)的敬称,”稽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和致敬。仇池翁则是指诗人对苏邛州的敬仰之情。

  2. 归住小有天:这里的”小有天”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指在诗歌中构建的一个虚构的世界。”归住”则表示诗人愿意在这里安家落户。

  3. 葛公尚远孙:葛公可能是指葛洪,一个古代著名的炼丹家,他的后代子孙可能也在修炼丹药。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追随葛洪的足迹,继续他的修炼之路。

  4. 岣嵝丹山传:岣嵝山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著名景点,相传是道教圣地。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想要去岣嵝山寻找道法传承。

  5. 道骨亦有种:这里的”道骨”可能是指道士的身体或精神特质,而”种”则可能是指传承或传统。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继承并发扬道士的精神或传统。

  6. 大小茅山君:这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小茅山和大茅山,也可能是指诗人所崇拜的道士们。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与他们结缘。

  7. 霞襜两联翩:霞襜可能是形容云彩飘动的样子,两联翩则可能是指两个袖子在空中飘扬。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能与道士们一起飞翔于天地之间。

  8. 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这里的”弟兄”可能是指诗人与道士们的兄弟关系,”对谭道”则可能是指讨论道教的道理或法则。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与道士们深入探讨道教的奥秘。

  9. 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这里的”空山子”可能是指那些隐居山林的人,而”妄意身飞翾”则可能是指他们幻想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对这些隐居者的生活感到羡慕。

  10. 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这里的”啮草木”可能是指诗人以草为食,”烹汞铅”则可能是指制作或服用丹药。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不得不忍受饥饿,甚至尝试用草药来治疗身体。

  11. 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这里的”至妙门”可能是指通往道家最高境界的门径,而”玄中玄”则可能是指最深的玄妙。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已经明白,真正的道家之道就在最深处,只有通过深入的探索才能领悟。

  12. 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这里的”知公”可能是指诗人知道您早已领悟了道家的精髓,而”契遗蹄筌”则可能是指理解了道家思想的真正意义。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认为您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极致,无需再借助其他工具或方法。

  13. 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这里的”神凝”可能是指精神集中,不被外界事物干扰,而”物无疵”则可能是指事物本身没有问题或瑕疵。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能够与虚无的皇前保持心灵的纯净。

  14. 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这里的”山泽臞”可能是指诗人自己隐居在山林之中,过着朴素的生活,而”区中缘”则可能是指世间的缘分或机缘。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也希望能够像道士一样,享受自然的宁静和简朴的生活。

  15. 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这里的”灭没”可能是指消失或消亡的状态,而”望仙鞚”则可能是指追逐仙人坐骑的愿望。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能够像仙人一样,驰骋于天地之间。

  16. 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这里的”相将”可能是指一同前往,而”丹丘”则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境之地,如蓬莱、方丈等。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与道士们共同前往神秘的仙境,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与苏邛州的交往中,受到他的思想启发,逐渐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渴望学习道家的学问,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境界,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像道士一样,过一种隐逸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