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此何地,经时更自猜。
深疑醉里得,复似梦中来。
薄宦真何益,浮生信可咍。
鹏蜩定有分,不若寸心灰。
到并州已复数月,率尔成诗。忽忽此何地,经时更自猜。
译文:
在并州的几个月里,我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匆匆写成了这首《到并州已复数月率尔成诗》。这让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身世和处境,心中充满了疑惑。在这深奥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迷茫和困惑,仿佛置身于一个未知的世界,无法找到答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在并州期间的所思所感。通过“忽忽此何地”的开头,诗人引入了对自身所在之地的反思,同时也引出了接下来的思考。而“经时更自猜”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考的深度,诗人开始怀疑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存在的意义。
整首诗的语言朴素而富有哲理,通过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观念。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出了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注释:
- 忽忽:形容心神不定、恍惚的样子
- 何地:此处指并州,即现在的山西太原
- 经时:经过很长时间
- 自猜:自己猜测或判断
- 醉里得:在酒醉中得到或体会到
- 梦中来:像在梦中一样出现或出现的感觉
- 薄宦:职位卑微的官员
- 浮生:浮泛无常的人生
- 鹏蜩:大鹏和蝉,比喻高远与平凡
- 分:界限
- 寸心:内心,本心
创作背景:
《到并州已复数月率尔成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至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之间(一说为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至公元1075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任通判。在此期间,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并未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因此,他在并州度过了数月之后,便匆匆完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司马光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也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