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危槛出林端,王屋嵩丘咫尺间。
独爱高明游佛阁,岂知忧喜满尘寰。
目穷莽苍纤毫尽,身得逍遥万象闲。
暇日登临无厌数,悲风残叶已珊珊。
《秋霁登石阁》,是宋代诗人邵尧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飞檐危槛出林端,王屋嵩丘咫尺间。
注释:飞檐翘角的高台与险峻的栏杆伸出林子尽头,王屋山、嵩山就在咫尺之间。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高高的飞檐、陡峭的栏杆,仿佛是从树林中伸出的,而王屋山、嵩山却近在咫尺。这里的王屋山、嵩山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座山,分别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和山西省晋城市境内。这种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读者似乎能够感受到诗人站在高台上俯瞰远方的壮丽景色。
独爱高明游佛阁,岂知忧喜满尘寰。
注释:我特别喜欢在晴朗的日子里游览佛阁,却不知道人间的忧愁喜乐全都充满了大地。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佛教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寺庙都有高耸的佛阁供人游览。诗人在这里用“高明”来形容佛阁之高,同时也隐喻了他对佛理的理解和追求。而“岂知忧喜满尘寰”则反映了诗人对人间世事的深刻感悟,他虽然喜欢游览佛阁,却无法完全摆脱人间的忧愁和喜悦。这种情感表达既含蓄又深沉,引人深思。
目穷莽苍纤毫尽,身得逍遥万象闲。
注释:目光所及之处,莽苍一片无余物,身心得以逍遥自在,万物都在悠闲地展现。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广阔天地和内心的感受。“目穷莽苍”形容诗人的视野宽广,仿佛看不到任何边界。“纤毫尽”则意味着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没有一丝杂质。“身得逍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万象闲”,则是指万物都在悠闲地展现自己的美丽,没有受到世俗的束缚。整体上,这几句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暇日登临无厌数,悲风残叶已珊珊。
注释:闲暇之日登临高处不胜枚举,悲凉的秋风中残叶萧瑟零落。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暇日登临”说明诗人经常有机会登上高处欣赏美景,“无厌数”表示诗人对此兴趣浓厚,总是乐此不疲。而“悲风残叶”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岁月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心中可能的哀愁。然而,尽管诗人心中有感,但他仍然愿意去欣赏自然之美、去体验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其中既有对佛阁的向往,也有对人间忧愁喜乐的反思;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