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
目■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
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范仲淹,全诗如下: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
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
目■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
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注释:

  1. 八水三川:形容道路遥远,地势复杂。
  2. 翠微深处:形容山色青翠,景色优美。
  3. 目■懒拭如松液:形容眼疲劳时,眼睛如同被松脂覆盖一般难以擦去。
  4. 领发频抓似栗房:形容头发稀疏,如同栗子一样。
  5.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容山中的树木和溪流等自然景物,并不嫌弃它们没有实用价值。
  6. 形骸难入少年场:形容身体疲惫,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
  7. 缘苔蹑蔓知多少:形容山路崎岖,需要攀爬或踩踏,难以计数。
  8. 屐齿苍:形容行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后,鞋子上沾满了泥土,变得又黑又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山水美景以及自己的感受。诗中用“八水三川”来形容旅途的遥远和复杂,用“翠微深处”来形容山林的青翠和幽静。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在诗的前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而在诗的后四句中,诗人则通过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岁月和命运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