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苦湫隘,无术逃炎曦。
穿地作幽室,颇与朱夏宜。
宽者容一席,狭者分三支。
芳草植中唐,嘉卉周四垂。
讵堪接宾宴,适足供儿嬉。
自问安取法,前修果慕谁。
非如太古民,营窟避寒威。
又非学射人,空石专致思。
又非沮漆俗,陶复习西夷。
又非楚司马,金奏相宾仪。
又非郑伯有,壑谷甘糟醨。
又非越王子,丹穴免忧危。
又非张巨和,崇岩立师资。
所慕於陵子,欲效蚓所为。
微窍足藏身,槁壤足充饥。
养生既无憾,此外安敢知。
唯祈膏泽布,歌啸乐馀滋。
岂羞泥涂贱,甘受高明嗤。
何言清尚士,善颂形声诗。
困剥固未尝,井复敢终辞。
【注释】
①刘秘校:名不详,永乐人,官至秘校。
②湫隘:水小而浅,不宽畅。苦:苦闷、忧愁。
③炎曦:烈日的阳光。炎,炎热;曦,日光。
④幽室:幽暗的小房间,这里指隐居的小屋。
⑤适足:正好。
⑥前修:前代的贤人,指古人。慕:仰慕。
⑦非:不是。如:像。太古民:远古时代的人民。
⑧营窟:建造洞穴。避寒威:逃避寒冷。
⑨学射人:学习射箭的人。空石:空无所有。专致思:专心致志。
⑩沮漆俗:指古代的楚地风俗,楚地多漆,所以称楚风。陶复习西夷:模仿古代的西方民族,以自警醒。
⑪楚司马:楚国的司马,掌兵事。金奏:用金制作的乐器,比喻贵重。相宾仪:指宴请宾客时所持之礼器。
⑫郑伯有: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公孙有父,因家业丰厚而闻名,后成为贪财的代名词。
⑬壑谷甘糟醨:指隐居深山,过着淡泊清贫的生活。
⑭丹穴:传说中产丹砂的地方。丹砂可作药,故称富贵人家子弟为“丹穴子”,此处指贵族子弟。
⑮越王子:指战国时的越王勾践,曾为吴王夫差的俘虏,后终复国成功。
⑯张巨和:晋平公的老师,他善于弹琴,但为人吝啬刻薄。崇岩:指高山。
⑰于陵子:指隐者于陵子,即《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形象。
⑱蚓:蚯蚓,一种生活在地下的昆虫。所为:指蚯蚓的活动方式。
⑲微窍:微小的孔隙。藏身:隐藏身形。槁壤:干燥的土地。充饥:充饥腹。
⑳养生:修身养性。无憾:没有遗憾。安敢知:岂敢知道。
㉑膏泽:恩惠,这里指皇帝的恩赐。乐馀滋:乐于享受余下的恩惠。
㉒何言清尚:说什么清高雅正。善颂:称赞。形声诗:指诗歌的形式。
㉓困剥:贫困,困苦。固未尝:本来就没有。井:通“阱”,陷阱;复:还;敢终辞:不敢说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诗的前半部分描写诗人的生活环境,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及对名利的淡漠态度,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看得很轻的人生态度。
诗的第一句“贫居苦湫隘”就写出了诗人身处困境之中的苦闷心情。第二句“无术逃炎曦”,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在炎热的阳光下难以忍受的烦恼与无奈。第三句“穿地作幽室,颇与朱夏宜”,则表现出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决心,他选择了一个幽静的小屋子来躲避炎热的夏季,这充分显示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
接下来几句,诗人进一步描写了他所选择的隐居环境。“宽者容一席,狭者分三支”,这是说他所选择的这个小屋子空间狭小,只能容纳一张大床或者几件家具;“芳草植中唐,嘉卉周四垂”,则描绘了这个小屋子四周生长着茂盛的草木,四周环绕着美丽的景色,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诗意。
最后两句:“讵堪接宾宴,适足供儿嬉”,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反感,他认为自己的隐居生活才符合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全诗以议论为主,情感真挚动人。诗中虽然写到了隐居生活的种种好处,但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却溢于言表,显示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