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道路多,纵横不我测。
我今欲远行,须问曾行客。
徐徐逢路人,咨问青松侧。
客曰君何往,答曰游京邑。
客乃指要路,而言行有益。
古路虽大道,不如今路直。
但行今人路,犹如假羽翼。
彼客别我去,独自踟蹰立。
为见今古路,无乃须差忒。
今路足轮蹄,古路饶荆棘。
欲行今人路,恐背古人迹。
拟行古人路,今人笑迂僻。
又拟不出门,奈有饥寒逼。
哀哀于此情,悠悠苍天色。
不避今人嫌,路须行古陌。
古陌虽然远,且保无厥失。
勉哉自勉哉,前古难知识。
不复见杨朱,万古凝愁魄。
【注释】
出门道路多,纵横不我测:出门时路非常多,而且方向不定。
我今欲远行,须问曾行客:我要去远方,要向行人打听。
徐徐逢路人,咨问青松侧:缓缓地遇到了一个行人,就向他询问。 咨问:请教。
客曰君何往,答曰游京邑:行人问我要到哪儿去,我说要去京城。
客乃指要路,而言行有益:于是指着一条主要道路,说这是通往京城的好路。
古路虽大道,不如今路直:古代的道路虽然也是大道,但不如现在的道路直。
但行今人路,犹如假羽翼:但是沿着现在的这条路走,就好像是依靠着虚假的翅膀一样。
彼客别我去,独自踟蹰立:那个送别的行人离开了我,我一个人站在那里犹豫不决。
为见今古路,无乃须差忒:为了看到古今的道路,是不是需要有所取舍呢?
今路足轮蹄,古路饶荆棘:现在的路有车轮和马足作为标志,而古路则布满了荆棘。
欲行今人路,恐背古人迹:想要走在现在的这条路上,恐怕会背离古人的道路。
拟行古人路,今人笑迂僻:打算走古人的路,现在的人却讥笑我迂腐。
又拟不出门,奈有饥寒逼:又打算不去出门,但是又有饥寒交迫的压力。
哀哀于此情,悠悠苍天色:哀伤于这样的情怀,感叹苍茫的天空。
不避今人嫌,路须行古陌:不怕被今人嫌弃,必须走古路。
古陌虽然远,且保无厥失:虽然这条古路很远,但至少可以保证没有失误。
勉哉自勉哉,前古难知识:勉力吧!要知道前代的事情是很困难的。
不复见杨朱,万古凝愁魄:再也见不到杨朱那样的贤人,只能让忧愁凝聚在心头。
【赏析】
这是作者出蜀后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诗人离开蜀地前往京师途中。全诗以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表现诗人对古人道路选择的思考与感慨。
“出门道路多”起兴,点明此行目的:出蜀赴京。接着写到“我今欲远行”,便提出一个问题,即“须问曾行客”。这里的“远行”实指入京。诗人在成都时已多次提到过此意,因此此处不再赘述。“客”字领起三联,一脉相承,构成一组完整的抒情画面。
首联先写“我今欲远行”,就要问行人。次联写行人回答他,要他去京城。第三联写他问行人要去什么地方,行人告诉他去京城的路上有很多条道。第四联写行人告诉他,去京城的路是好路,但是比现在的路要直一些。第五联写他又问行人,如果去京城的路不好,那应该怎么走?第六联写行人告诉他,如果想要走古路的话,那就要像杨朱一样隐退山林。第七联写行人告诉他,如果不想走古路的话,那就不要出门了,因为路上有困难。第八联写行人告诉他,如果要走古路的话,那就要像古人一样选择正确的道路。第九联写行人告诉他,如果他不想走古路,那么就不要出门了。第十联写行人告诉他,如果不出门的话,那就有饥寒交迫的压力。最后两句写诗人听到这个建议,深感无奈,只好勉力前行了。
全诗以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表现出诗人对古人道路选择的思考与感慨。诗人认为要想达到目标就必须要有选择,而这个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应该符合实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选择的无奈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