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
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
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
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江倅出家乐这一情景。“江倅出家乐”,江倅,即江州司马,指白居易。出家乐:一种乐器名。“春酌”句,春风拂面,斟酒劝饮,绸缪相好。“花月行船”句,泛舟湖上赏花观月,拍浮戏水。“手束柔荑调雁柱”句,用丝线束住嫩芽,弹奏筝弦。“袖翻纹锦出香毬”句,展开绣衣袖子,取出香囊。“青子”句,比喻尚未攀到高枝,如同豆大。“赪鳞”句,比喻想要捕得鱼,必须等到鱼儿上钩时。“蓬岛”句,蓬莱仙岛,自古以来都难以寻觅到。“我曹”句,我和你们现在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游乐园。“我曹”指自己和朋友们,“今此”即如今,“真游”指真正的乐趣所在。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江倅出家乐的情景。首联写春日饮酒赏花的欢乐情景;颔联写泛舟湖上,欣赏湖光山色的美好景象;颈联用比兴手法,借比喻之辞,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愿望;尾联写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物喻人,寓意深刻,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答案】
译文:
春天的时候,我们一同举杯畅饮美酒,谈心说爱,绸缪相好。
春天的湖面上泛舟游玩,观赏着美丽的风景。
把丝线绑在嫩芽上弹起琴弦,弹唱着美妙的曲调。
衣袖里藏着香气四溢的香囊。
还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像豆粒一样小。
想要捕捉一条鱼,必须要等到它上钩。
蓬莱仙岛上从来就没有人去过,我们如今才找到了真正的游乐之地。
赏析:
此诗为题于元丰六年(1083)所作《东坡先生挽词》。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江州刺史的身份,抒发了与朋友相聚、同享快乐的时光的愉快心情。
首联写春日饮酒赏花的欢乐情景。“春酌”句点明时间是在春天,这是一年中的佳时。“花月”二句写泛舟湖上,欣赏湖光山色的美好景致。“花月”二字不仅写出了春意盎然,也写出了景色的秀丽。“行船”一句写泛舟时的情趣,“拍浮”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泛舟时的轻松愉快。
颔联写泛舟湖上,欣赏湖光山色的愉悦心情。“手束柔荑调雁柱”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丝缕束在嫩芽之上弹奏筝弦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而“袖翻纹锦出香毬”一句则是写女子的装束和服饰。
颈联以比兴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愿望。“未攀青子犹如豆”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成尚未攀到高枝上的豆粒,暗含自己尚未达到理想境界的意思。“欲脍赪鳞始上钩”一句则进一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机会的愿望。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成待到红鲤鱼将要上钩时才开始行动的人。
尾联写自己的抱负和愿望。“蓬岛古来无觅处”,意思是蓬草岛屿自古以来就不曾有人找到过。这里借用了神话传说中蓬岛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我曹今此得真游”,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终于找到了真正可以尽情游玩的快乐场所。这里的“吾曹”指的是自己和朋友们,“今此”则是指如今的这个时期,“真游”则是指真正的乐趣所在。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