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禅见性本,学诗事之馀。
二者若异致,其归岂殊途。
方其空洞间,寂默一念无。
感物赋万象,儒悬镜太虚。
不将亦不迎,其应常如如。
向非悟本性,未免声律拘。
英师个中人,以诗隐浮图。
桃红柳青青,翠竹黄花俱。
误落世间耳,脱略公卿徒。
昨朝得东风,打包过江湖。
胡为来帝乡,叫阍彻宸居。
堂堂老阿师,道价东西徂。
住山垂一世,学子纷云趋。
寒潭风静练,皎月天心孤。
迩来只屦轻,片雪销洪炉。
愿言立强名,故事臣敢诬。
事成明当发,长吟入春芜。
从兹窣堵波,山雪閟天书。
顾我坐学省,兀兀如守株。
因君听篷雨,为谢故溪鱼。
赠天童英书记
学习禅宗见本性,学诗之事之余事。
二者若异致,其归岂殊途。
方其空洞间,寂默一念无物。
感物赋万象,儒悬镜太虚。
不将亦不迎,其应常如如。
向非悟本性,未免声律拘。
英师个中人,以诗隐浮图。
桃红柳青青,翠竹黄花俱。
误落世间耳,脱略公卿徒。
昨朝得东风,打包过江湖。
胡为来帝乡,叫阍彻宸居。
堂堂老阿师,道价东西徂。
住山垂一世,学子纷云趋。
寒潭风静练,皎月天心孤。
迩来只屦轻,片雪销洪炉。
愿言立强名,故事臣敢诬。
事成明当发,长吟入春芜。
从兹窣堵波,山雪閟天书。
顾我坐学省,兀兀如守株。
因君听篷雨,为谢故溪鱼。
【注释】
①英师:指天童和尚。
②“学禅”二句:学了禅宗的见性法门(本),再学了学诗(事余)的方法。
③“二者”三句:学禅和学诗,如果目的不同,那么它们的结果就不相同,但两者的最终归宿却是一样的。
④“方其”二句:在空旷寂静的地方,只有自己的一颗清净之心存在。一念无物即指“方其”。
⑤“感物”四句:万物感应于外物而生成,儒家学者通过镜子反映外物的形象,佛教认为宇宙是空无所有的,所以佛家也讲空、无物。
⑥“不将”二句:不迎不送,顺其自然,与天地万物相合而无违。
⑦“向非”二句:如果不是悟到了本性(即佛性),那么就会受世俗礼教束缚。
⑧“英师”二句:英和尚是深谙诗理的人,他把诗当作一种宗教仪式(浮图)。
⑨“桃红”二句:桃花开得很红,柳树绿得像翡翠一样,竹子和菊花都是翠绿的,都落在世人的耳朵里去了,都离开了高雅的境界,都脱离了世俗。
⑩“昨朝”三句:昨天清晨,东风送来了消息,他带着行李包渡过江湖(即长江),来到京城。
⑪“胡为”三句:为什么要来皇帝居住的地方啊?要叩门直闯皇宫。
⑫“堂堂”二句:这位老师年高德劭,道行极高。
⑬“住山”二句:隐居山中,度过一生。弟子们追随着他。
⑭“寒潭”二句:寒潭中的水清澈平静,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天空。
⑮“迩来”二句:近来只穿着一只鞋子走路,就像一片雪花消融掉大锅灶上的火一样容易。
⑯“愿言”二句:希望说出自己坚强的名声,这样的故事臣不敢欺瞒。
⑰“事成”二句:事情成功的时候就要公开发表,长吟诗歌进入春天的野草丛中。
⑱“从兹”二句:从此这座佛塔下埋藏着天书。
⑲“顾我”二句:回头看看我坐在学府官衙中,像被风吹倒的老树桩一样呆呆地坐着。
⑳“因君”二句:听了你讲的风雨之话后,我感谢溪边游动的鱼。
赏析:此诗题赠天童和尚,赞颂其高超诗艺,并表露了自己对天童崇敬仰慕之情。全诗用典丰富,意象鲜明,语言精练,意境清远,风格清新隽永,富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