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判天地,高卑未相亲。
三才欲通贯,中间须有人。
人最灵于物,民至愚而神。
天地寄聪明,动静必相因。
饱食无用心,蚩蚩禽兽均。
逸居苟不教,焉能叙彝伦。
天地悯此类,是故立君臣。
君以圣居上,发政先施仁。
臣以贤作辅,法度期持循。
圣贤适际会,利泽渐无垠。
君或肆酷虐,百姓皆颦呻。
君或用忠恕,四海熙如春。
臣或进谄谀,陂僻正路堙。
臣或善谏诤,君子之道伸。
所以委质者,恭敬日恂恂。
权幸不敢附,贿赂不足珍。
穷达自有命,乌可毁天真。
挺然秉中正,于以奉咨询。
言必称尧舜,孟氏醇乎醇。
从容引当道,纳诲每谆谆。
君如语好货,公刘道可遵。
居行有积裹,王业肇于豳。
君如语好色,太王爱妃嫔。
当时无怨旷,后效应驺麟。
见牛未见羊,王政此问津。
今乐犹古乐,乐在同乎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奉和令狐相公咏怀见示》。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逐句翻译与注释
童丱须知君臣篇
童丱(yú):指童年时期,童丱即幼童,比喻初生之物。
君臣(zhēng chén):这里指的是君主与臣子的关系。
童丱须知君臣篇:意味着从小时候就应该懂得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关系。
浑沌判天地,高卑未相亲。
浑沌(hún dùn):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状态,混沌不分。
判天地:划分天地。
高卑未相亲:形容天地之间的联系尚不紧密。
三才欲通贯,中间须有人。
三才:古代哲学中的天、地、人三者。
欲通贯:想要贯通。
中间须有人:指在天地之间需要有人来连接和协调。
人最灵于物,民至愚而神。
灵于物:聪明过人。
民至愚而神:人民虽然无知但有神灵般的力量。
天地寄聪明,动静必相因。
天地:自然界或宇宙。
寄聪明:寄托着智慧。
动静必相因: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有一定的关联和依赖。
饱食无用心,蚩蚩禽兽均。
饱食:吃饱了。
蚩蚩(chī chī):愚昧的样子。
禽兽均:与鸟兽没有差别,意指人类与动物一样无知。
逸居苟不教,焉能叙彝伦。
逸居:安逸的生活。
苟不教:如果不教育。
焉能叙彝伦:怎能阐述伦理道德?彝伦通常指儒家的道德规范。
天地悯此类,是故立君臣。
悯(mǐn):怜悯的意思。
立君臣:建立君臣关系。
君以圣居上,发政先施仁。
以圣居上:以圣人的身份处于统治地位。
发政先施仁:实施政策时首先考虑仁义。
臣以贤作辅,法度期持循。
以贤作辅:用贤能的人辅助君王。
法度期持循:法律制度需要遵守和遵循。
圣贤适际会,利泽渐无垠。
适际会:恰好遇到时机。
利泽渐无垠:利益和恩泽逐渐扩散开来。
君或肆酷虐,百姓皆颦呻。
肆(shì):放纵。
颦呻(zēn):皱眉呻吟,形容痛苦。
君或用忠恕,四海熙如春。
用忠恕:使用忠诚和宽恕的原则。
四海熙如春:全国上下如同春天般和谐。
臣或进谄谀,陂僻正路堙。
进谄谀:献媚讨好,谄媚之词。
陂僻正路堙:不正的路被堵塞。
臣或善谏诤,君子之道伸。
善谏诤:善于提出劝告和诤言。
君子之道伸:君子的德行得以展现。
所以委质者,恭敬日恂恂。
委质者:归顺的人。
恭敬日恂恂:每日恭敬谨慎。
权幸不敢附,贿赂不足珍。
权幸:权势之人。
不足珍:不值得珍惜。
穷达自有命,乌可毁天真。
穷达自有命:无论贫富都有命中注定的事。
乌可毁天真:怎么能诋毁天赋?
挺然秉中正,于以奉咨询。
挺然:正直的样子。
秉中正:秉持公正。
言必称尧舜,孟氏醇乎醇。
言必称尧舜:每句话都提到尧、舜这两位圣明的历史人物。
孟氏醇乎醇:孟氏的学问纯正深厚。
从容引当道,纳诲每谆谆。
从容:镇定自若。
引当道:引导正确方向。
纳诲每谆谆:教导时总是恳切耐心。
君如语好货,公刘道可遵。
公刘:周代的开国诸侯,这里借指君王。
这句话是在告诉君王不要过于追求财富,可以参考周公治国的方法。
居行有积裹,王业肇于豳。
积裹(bì gǔ):积累储备。
王业肇于豳:王业开始于豳这个地方。豳是周文王所建的都城,后来周王朝在这里建国。
君如语好色,太王爱妃嫔。
太王:周文王的父亲,这里是借指君王。
这句话是在说君王如果喜好女色,应该像太王那样爱护他的妃嫔。
当时无怨旷,后效应驺麟。
怨旷:怨恨旷野,这里比喻混乱的局面。
后效应驺麟:后来的子孙应当效仿贤明的领导者。驺麟是古代传说中的贤人名,这里用来比喻贤明的君主。
见牛未见羊,王政此问津。
见牛未见羊:看见牛却没看见羊,比喻治理政事时只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本质。这是在告诫君王要深入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今乐犹古乐,乐在同乎民。
今乐犹古乐:现在的乐也像是古代的乐。
乐在同乎民:真正的快乐来自于与民众的同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君臣关系、政治理想、道德准则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深刻理解和批判。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