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邻营墓牧之铭,一理融明古亦今。
政为后先同此觉,不将生死动其心。
天教棠棣分春色,地接松楸合昼阴。
自谓老身强健在,时时来和寿藏吟。
注释:
- 照邻营墓牧之铭,一理融明古亦今。
- 政为后先同此觉,不将生死动其心。
- 天教棠棣分春色,地接松楸合昼阴。
- 自谓老身强健在,时时来和寿藏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题在水竹弟寿山觉庵上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死亡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照邻营墓牧之铭,一理融明古亦今。”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水竹弟寿山觉庵上看到牧之的墓地铭文,觉得其中的道理如同明亮的月光,既古老又现代。这里,诗人用”照邻营墓”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政为后先同此觉,不将生死动其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认为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人们都应该保持同样的觉悟,不应该因为生死而改变自己的心志。这里,诗人强调了生死观念的相对性,认为生死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真正的觉悟应该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天教棠棣分春色,地接松楸合昼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公似乎特意让棠棣树(一种常绿小灌木)和松树(一种常绿乔木)分别占据春天的阳光和夏天的阴凉,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里,诗人以自然景观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自谓老身强健在,时时来和寿藏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纪已大,但身体仍然健康,他常常会来到寿山觉庵,与寿山进行交流和吟咏。这里,诗人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生死观念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