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月船空漾寒绿,掀篷半卧听渔曲。
谁家留连万玉妃,羞露腰肢和面目。
有缘窃见驼酥胸,灵坚习习生香风。
剡溪藤下路如掌,忆在西湖烟雨中。
迦叶相迎开笑口,汤休谢昼几搔首。
世间不尽有馀机,除却逃禅人解不。
【注释】
一万宗:指很多。篷:船的篷帐。万玉妃:即“万种风情”。留连:留恋。驼酥胸:形容女子丰满的胸脯,也泛指乳房。灵坚:灵秀坚挺。生香风:生出阵阵香气。剡溪藤下路如掌:剡溪在浙江上虞县西南。剡溪旁生长着长条的藤萝,覆盖地面,像铺了一层地毯。烟雨中:指西湖景色。汤休:唐代僧人。谢昼:指佛教徒谢昼光(即谢灵运)。几搔首:形容头发凌乱,心情烦躁的样子,是说谢光头秃顶,经常要搔头,以示烦恼。余机:多余的念头。除却:除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西湖风光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来寄慨抒怀。全诗以月夜泛舟为题,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西湖夜色图画。诗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描写了湖山胜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感。
首句写明月当空,波平如镜,月光洒满湖面,映出了皎洁的银白色。“载月”二字,不仅点明了时间是在夜晚,而且表明月亮的明亮程度已经达到了足以映照出湖面的水色的程度,从而衬托出了湖面的美丽与宁静。
次句写诗人乘坐的小舟在湖面上悠然荡漾,仿佛被那一轮明亮的月光照得更加空阔了。这里的“漾”字,生动地描绘出湖面的波纹随着小船的移动而荡漾开去的景象。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愉悦,因为在这样的夜晚里乘舟游湖,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接下来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西湖周围的景色。诗人的视线被一群正在劳作的渔民所吸引,只见他们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渔网,一边唱着渔歌。这里的“谁家留连万玉妃”一句,既赞美了渔民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又暗示了他们的外貌之美。而“羞露腰肢和面目”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渔民们在劳作中的羞涩神态。
第四句转而写自己与这群渔民之间的交往。诗人巧妙地借用了“有缘窃见驼酥胸”这个典故,来形容自己与渔民们之间的亲密无间。这里的“有缘”二字,既暗示了诗人与渔民们之间的缘分深厚,也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珍视与感激之情。同时,“驼酥胸”一词也巧妙地运用了谐音,既形容了渔民们的身材丰满,又暗示了他们的性子温顺可人。
第五句继续描绘了渔民们的生活场景。诗人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些渔民们总是能够熟练地掌握捕鱼的技巧,因此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与满足感。这里的“灵坚习习生香风”一句,既赞美了渔民们精湛的捕鱼技艺,又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之高。同时,“生香风”一词也巧妙地运用了谐音,既形容了渔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与温馨,又暗示了他们在劳作过程中散发出的淡淡香气。
最后两句则回到了西湖本身。诗人想起了自己在西湖边上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是一段充满诗意与浪漫的日子。他曾经在那里度过了无数个白天黑夜,也曾在那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与感受。然而,如今他却不得不离开这个美丽的家园,去寻找一个新的安身之所。这里的“迦叶相迎开笑口”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的深深眷恋之情,又暗示了他即将离别的痛苦与不舍。而“汤休谢昼几搔首”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离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新生活充满期待与向往的心态。
这首诗以月夜泛舟为题,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借由咏物来寄慨抒怀,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