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疏怜各病,相见贺更生。
久乱诗书废,长贫门户清。
晨炊才脱粟,夜卧亦班荆。
只有悲秋卷,多于未受兵。

【注释】

“屡庸军马后相过”:《汉书·王尊传》载,汉成帝时,王尊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大臣,他的儿子王骏任骑都尉。王骏的哥哥王根曾与匈奴和亲,王根被征调回朝时,王骏送其出塞,临行赠诗曰:“幸得生归国,何为久离群。”王骏又送王根到长安,说:“吾兄当复至,勿为远行苦,幸甚自爱!”后来王根果然回到长安。这里用王骏、王根兄弟的事迹来勉励自己,说自己虽屡遭挫折,但还能坚持自己的志向。

“相疏怜各病”:意思是说,彼此之间虽然疏远,但仍互相同情,各自关心对方。

“相见贺更生”:意思是说,彼此见面时相互祝贺对方又活过来了。《汉书·李广传》:“广军市不失期,诸所购买皆反顾张取之,敢问是邪?广不怒也。士亦不敢言。广为人长,善射,将兵,以便宜引卒士突前,士卒多奋威击敌致果,然令严益忌人,人怀自恐,不得如广喜,失士死败。广亡,士卒多归广。及广死军,军士无肯起家者。”(《史记·李将军列传》)

“久乱诗书废”:意思是说,因为战乱而废弃了学问,不能像孔子那样在鲁国的朝廷里讲学。《论语·子张问入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说的,意思是说,学习了而又时常温习它,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很君子吗?

“长贫门户清”:意思是说,由于贫穷而使家门清洁了。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有句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意思是说,那些穿着华丽衣裳而不肯劳动的人是不能养活自己的;而那些读书做官的人却容易使自己穷困潦倒,这大概是由于他们把读书做官看得太高的缘故吧。

“晨炊才脱粟”:意思是说,早晨做饭的时候才煮了一斗米。这里用“脱粟”指代米。

“夜卧亦班荆”:意思是说,晚上睡觉的时候也铺上荆条作为铺垫。班荆,指在户外睡觉时铺上席子的意思。

“只有悲秋卷”:意思是说,只有那写秋天的文章才能引起我的悲伤。这里的“秋卷”是指秋天的诗篇。

“多于未受兵”:意思是说,比起战争来还少些。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杜甫流寓夔州(今四川新都)期间。当时杜甫已年近五十,在蜀中漂泊已多年。安史叛军攻陷洛阳之后,唐王朝的局势日益危急,杜甫对此深感忧虑。他在给李白的信中写道:“吾衰矣!”(《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又说:“吾衰竟谁陈?意古功今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足见此时的杜甫正因时局的动荡而忧心忡忡。本诗就是诗人在这种心情下所作的一篇抒情诗。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虽屡遭挫折,仍不改初衷。首句“屡庸军马后相过”,是说自己屡经战败,仍被征召入伍。次句“相疏怜各病”,意思是说,彼此之间虽然疏远,但仍互相同情,各自关心对方。“相见贺更生”是说见面时相互祝贺对方又活过来了。第三句“久乱诗书废”,意思是说,因为战乱而废弃了学问,不能像孔子那样在鲁国的朝廷里讲学。“长贫门户清”,意思是说,由于贫穷而使家门清洁了。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有句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意思是说,那些穿着华丽衣裳而不肯劳动的人是不能养活自己的;而那些读书做官的人却容易使自己穷困潦倒,这大概是由于他们把读书做官看得太高的缘故吧。

诗的后六句写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自己的处境。“晨炊才脱粟,夜卧亦班荆”,意思是说,早晨做饭的时候才煮了一斗米。晚上睡觉的时候也铺上荆条作为铺垫。“只有悲秋卷”,意思是说,只有那写秋天的文章才能引起我的悲伤。“多于未受兵”,意思是说,比起战争来还少些。

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杜甫对自己坎坷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他虽然屡经波折,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然而现实生活却使他的理想无法实现,他感到十分悲凉。因此,诗中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深沉的忧伤。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顿挫,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