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田五顷馀,才足共王租。
慈母八十四,发白牙齿疏。
服非帛不暖,半冬无裤襦。
食非肉不饱,杯案惟一蔬。
南陔孝子心,若何为安居。
方冬万木折,北风裂人肤。
冻死不敢言,长涂走崎岖。
二百里见我,寒荄求吹嘘。
顾我正憔悴,念子空勤劬。
阙里有圣孙,佩服诗与书。
孜孜行仁义,阴德及焦枯。
三县十万人,其命绝而苏。
岂使八十老,旨甘不足欤。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路遵父母的深深同情和关爱。
诗句释义及赏析
- 薄田五顷馀,才足共王租
- 注释:薄田,指的是贫瘠的土地。五顷,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一顷约等于100亩。余,指剩余。这句话描述了路遵家贫,只有少量田地,勉强可以维持生计。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路遵家的现状和王租(官租),突显了路遵家庭的贫困。
- 慈母八十四,发白牙齿疏
- 注释:慈母,这里用来形容路遵的母亲。八十四,指年龄。发白,头发变白。牙齿疏,形容牙齿稀疏,可能是年老所致。
- 赏析:通过描述母亲的年岁和身体状况,反映出家庭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 服非帛不暖,半冬无裤襦
- 注释:服,衣服。帛,丝绸。襦,短衣。这句诗说明路遵家境艰难,连基本的衣物都难以保暖,冬天没有裤子或短袄来御寒。
- 赏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 食非肉不饱,杯案惟一蔬
- 注释:食,食物。非肉不饱,意味着只有肉类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杯案,指日常饮食器具。惟一蔬,意思是只有蔬菜可吃。
- 赏析:揭示了路遵家庭的饮食状况,即使如此简朴,也足以维持生存。
- 南陔孝子心,若何为安居
- 注释:南陔,《诗经》中的篇名,这里用作象征性代词,表示孝顺。若何,如何。
- 赏析:通过“南陔孝子心”暗示诗人对路遵孝顺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路遵不能安居乐业的担忧。
- 方冬万木折,北风裂人肤
- 注释:方冬,正是冬天的时候。万木折,形容冬日的寒冷和树木的枯落。北风裂人肤,描述北方寒冷的天气和风的力量之大,足以裂开皮肤。
- 赏析:描绘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严重影响。
- 冻死不敢言,长涂走崎岖
- 注释:冻死,指在严寒中冻死。不敢言,因寒冷而不愿开口。长涂、崎岖,都是形容行走困难的地方。
- 赏析:表现了路遵及其家人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他们忍受痛苦和困境的勇气。
- 二百里见我,寒荄求吹嘘
- 注释:二百里,指距离较远的地方。寒荄,指在寒冬中生长的小草。吹嘘,这里是温暖的意思。
- 赏析:虽然身处逆境,但诗人仍然关心路遵的处境,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度过难关。
- 顾我正憔悴,念子空勤劬
- 注释:顾我,回头看我。正憔悴,形容诗人自己也是疲惫不堪的样子。念子空勤劬,意思是想着你却无法为你分担忧虑。
- 赏析:通过诗人自身的感受,进一步表达了对路遵的同情和关切。
- 阙里有圣孙,佩服诗与书
- 注释:阙里,古地名,此处泛指有贤能子孙之处。圣孙,贤能的孙子或孙女。佩服,钦佩并学习。诗与书,指诗歌和书籍。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路遵子孙的赞美和期望,同时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族的优秀传统。
- 孜孜行仁义,阴德及焦枯
- 注释:孜孜,勤勉不懈。行仁义,指践行儒家的道德准则。阴德,暗中所做的善事。及焦枯,指善行虽微,却能影响深远。
- 赏析:强调了行善的重要性和长远影响,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善。
- 三县十万人,其命绝而苏
- 注释:三县,泛指一个地区或范围。十万人,指该区域内的人口总数。其命绝而苏,意思是说这个地区的人们因为受到诗人的救助而得以恢复生机。
- 赏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救助他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总结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贫苦百姓的生活现状和他们面临的困境。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路遵父母的深切同情,也展现了自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人民的关怀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