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魏地千里,雄大视区宇。
黄河为血脉,太行为筋膂。
地灵育圣贤,土厚含文武。
堂堂柳先生,生下如猛虎。
十三断贼指,闻者皆震怖。
十七著野史,才俊淩迁固。
二十补亡书,辞深续尧禹。
六经皆自晓,不看注与疏。
述作慕仲淹,文章肩韩愈。
下唐二百年,先生固独步。
投篇动范杲,落笔惊王祜。
四方交豪杰,群公走声誉。
一上中高第,数年编士伍。
五命为御史,连出守方土。
事业过皋夔,才能堪相辅。
凤凰世不容,众鸟竞嘲诉。
狱中饥不死,特地生爪距。
貔貅十万师,盟津直北渡。
塞上诸猛将,低头若首鼠。
渴忆海为浆,饥思鳌为脯。
两手拿人肝,大床横牛肚。
一饮酒一石,贼来不怕惧。
帐下立孙吴,樽前坐伊吕。
笑谈韬钤闲,出入经纶务。
匈奴恨未灭,献策言可虏。
幽州恨未复,上书言可取。
过魏东郊是一首描绘诗人对魏地的赞美与期待的诗。全诗通过描绘魏地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魏地的敬仰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句1: “全魏地千里,雄大视区宇。” - 这一句描述了魏地的广阔和雄伟,表达了诗人对其地理优势的赞美和自豪。
- “黄河为血脉,太行为筋膂。” - 这两句分别描绘了黄河和太行山作为魏地的两大重要地理特征,象征着魏国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传承。
- “地灵育圣贤,土厚含文武。” - 这两句强调了魏地的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诗句2: “堂堂柳先生,生下如猛虎。” - 这一句以“猛虎”比喻柳某(可能是一位文人或政治家)的英明和勇猛,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人物的高度赞誉。
译文:
全魏地千里,雄壮辽阔,犹如一个广阔的世界。黄河如生命之源,滋养着这片大地,而太行山则如同坚固的脊梁。魏地孕育了众多圣贤,其文化底蕴深厚,充满了智慧和才华。有一位名为柳某的人,他如同猛虎般英明且勇猛,为魏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魏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诗人通过对黄河、太行山等地理特征的描绘,表达了对魏地的深深敬意。同时,诗人对柳某的赞扬,也体现了他对魏国未来的美好期望和信心。整首诗充满了对魏地的热爱和对魏国未来发展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