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夜,灯寒焰寸长。
披衣临曲水,把笔向清霜。
月透诗情冷,风吹醉面凉。
故人知得否,空断早梅肠。
十月十四夜
十月十四夜,灯寒焰寸长。
披衣临曲水,把笔向清霜。
月透诗情冷,风吹醉面凉。
故人知得否,空断早梅肠。
译文:
在十月十四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微弱的灯光,感受着寒冷的气息。我穿上衣服,走到屋外的曲水边,手持笔墨,对着清冷的月光挥洒。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投射在我的脸上,让我感到一丝寒意。微风吹过,带着酒意的脸颊变得更加凉爽。我想到了远方的朋友,不知道他们是否也能感受到我的孤独和寂寞。我不禁想起了早开的梅花,它的香气已经消失,只剩下空空的肠子。
注释:
- 披衣临曲水:穿上衣服走到屋外的曲水边,形容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感。
- 把笔向清霜:手持笔墨,对着清冷的月光挥洒,形容诗人对艺术创作的专注和投入。
- 月透诗情冷: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投射在诗人的脸上,让他感到一丝寒意,形容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 风吹醉面凉:微风吹过,带着酒意的脸颊变得更加凉爽,形容诗人饮酒后的微醺状态。
- 故人知得否:想到了远方的朋友,不知道他们是否也能感受到我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失落。
- 空断早梅肠:想象中的朋友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处境,这让我更加孤独和无助。同时,我也感到自己的心已经空荡荡的,没有了往日的热情和活力。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深秋的诗歌,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让人深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