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头避俗嚣,篇诗斗酒自逍遥。
九峰野草迷丹灶,三井飞泉喷石桥。
万顷白云蒸绿野,一声黄鹤唳青霄。
人言华顶高高处,东望蓬莱浸海潮。
【注释】
桐柏山:在河南省新野县,为道教名山。避俗嚣:避开世俗的喧闹。篇诗:指写诗作文。斗酒:一斗好酒。逍遥:自在。九峰:指桐柏山的九个山峰。丹灶:道士炼丹的地方。三井:井穴。飞泉:瀑布。石桥:指瀑布下的岩石桥。万顷:极言其广袤。白云:指云雾。蒸绿野:弥漫青翠的原野。黄鹤唳青霄:形容高亢嘹亮的鹤叫声。人言:人们的说法。华顶:指桐柏山的最高峰。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岛。浸:淹、漫。
【译文】
桐柏山上我避开尘俗的喧嚣,写诗饮酒自得其乐。
九峰之上野草迷乱了丹灶,三口井边的瀑布如飞泉般喷泻着岩石小桥。
原野上万顷白云弥漫蒸腾,一声鹤鸣高亢嘹亮直达云霄。
人们说桐柏山上最高的地方是华顶,东望时只见海潮淹没了蓬莱仙境。
【赏析】
《桐柏山书怀》:唐·李翱。这是一首题咏桐柏山的七律。
首联“桐柏山头避俗嚣,篇诗斗酒自逍遥”,诗人开篇即点明桐柏山的地理位置,然后直抒胸臆,以“避”字领起两句。“避俗嚣”,既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亦表明自己追求清高脱俗之境界;“篇诗斗酒”,则说明他以诗酒自娱,寄情山水。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又表明了他超然物外、不羁于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情,可谓意境深远。
颔联“九峰野草迷丹灶,三井飞泉喷石桥”,进一步描绘了桐柏山的自然景观。“九峰”指的是桐柏山的九座高峰,“野草”则暗示出一种荒凉之感,而“丹灶”则是道家修炼之所,此处用“迷”字,既表现了野草的茂盛,也表达了诗人对此的不解和困惑,同时“丹灶”又是诗人修行之地,所以“迷”字还隐含了他对修行的执着。“三井飞泉”则形象地描绘了瀑布飞溅的景象,给人以震撼之感,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喷石桥”则进一步突出了泉水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发的气息。
颈联“万顷白云蒸绿野,一声黄鹤唳青霄”。“万顷”一词夸张地表现出了原野的辽阔,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白云”则暗示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绿野”则进一步强调了原野的生机勃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黄鹤”则是诗人心中的向往和寄托,它代表着诗人对自由、美好人生的追求。“一声黄鹤唳青霄”,则以黄鹤的鸣叫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美好人生的向往,同时也给人一种豪放、奔放的感觉。
尾联“人言华顶高高处,东望蓬莱浸海潮”则以“华顶”、“蓬莱”等词汇来进一步描绘了桐柏山的壮丽景色。“华顶”是桐柏山的最高峰,它象征着高远、卓越;“蓬莱”则是传说中的仙境之地,它代表着美好的愿景、理想的追求。“东望蓬莱浸海潮”则以大海潮汐的涨落比喻人世间的盛衰荣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桐柏山的自然景观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