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抱膝掩柴门,八九渔家烟水村。
坐对青山两无语,春风春雨送黄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答题时注意从标题、作者及诗词背景、诗词的形象、诗词的语言几个方面展开,然后结合着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幽人抱膝掩柴门,八九渔家烟水村”,此二句写诗人所见之景。幽居之人,抱着膝盖,坐在柴门下。在暮春时节,他看到周围是八九座渔村的村庄。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幽居者与渔村相映成趣,构成了幽居者独居时的静谧环境;而这种宁静的环境又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这两句中的“幽人”和“渔家”都是泛指,不特指某个人。
“坐对青山两无语,春风春雨送黄昏”,此二句写诗人所遇之情。面对青山,诗人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看着它。而这时的春天正是多事之秋,诗人也感到有些凄凉。这两句中,“春雨”、“黄昏”、“青山”、“无语”等关键词语,都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诗人在“春风春雨送黄昏”一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春雨”拟人化,使它们仿佛有情有意,能送别黄昏一般,从而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将逝、黄昏将至的惆怅之情。最后两句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绪。
【答案】
(1)幽居者与渔家相映成趣,构成了幽居者独居时的静谧环境。
(2)面对青山,诗人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看着它。
(3)春天正是多事之秋,诗人也感到有些凄凉。
(4)通过描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绪。(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