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浩歌觉声乾,长啸直入碧云间。
梅窗主人携百壶,一夜谈话秋雨寒。
灯红吐出玉虫巧,道人大啸拍床吼。
连榻隐南吴庚契,要看纸上生蛇走。
停杯撑眼发诗颠,横捉一笔半欲眠。
笑把昆仑蘸沧海,写出新词数万篇。
【译文】
夜宴清胜轩醉吟呈倪梅窗吴道士隐南山
山前浩歌觉声乾,长啸直入碧云间。
梅窗主人携百壶,一夜谈话秋雨寒。
灯红吐出玉虫巧,道人大啸拍床吼。
连榻隐南吴庚契,要看纸上生蛇走。
停杯撑眼发诗颠,横捉一笔半欲眠。
笑把昆仑蘸沧海,写出新词数万篇。
【注释】
- 清胜轩:即清胜亭。
- 吴道士:指唐代诗人吴筠,字贞节,号东阳居士。
- 隐南山:隐于南山之下。
- 浩歌:高声歌唱。
- 碧云间:指天空。
- 梅窗主人:指吴筠。
- 百壶:一壶相当于一百斤。
- 秋雨寒:秋天的雨冷如寒霜。
- 玉虫巧:形容灯光闪烁如玉虫。
- 大啸拍床吼:大声呼啸。
- 连榻:指同榻而卧。
- 昆仑蘸沧海:比喻才思如江海之水,滔滔不息。
【赏析】
《夜宴清胜轩醉吟呈倪梅窗吴道士隐南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年),当时李白与道士吴筠隐居在清胜亭中,李白以酒为媒,以诗为友,两人纵论天下事理,抒发了彼此对政治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并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全诗通过描绘清胜亭中夜晚饮酒赋诗的情景,表达了李白豪放、旷达的个性特点以及他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
首句“山前浩歌觉声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仿佛置身于深山之中,周围寂静无声,只有诗人高歌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之间。接着,“长啸直入碧云间”一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站在山前,长声长啸,似乎要将所有的情感都融入那碧蓝的天空之中。这种豪放的气势让人不禁想起古代英雄豪杰的壮志凌云。
第二句“梅窗主人携百壶,一夜谈话秋雨寒”,则转入室内,描绘了主人吴筠与李白畅谈至深夜的场景。他们围坐在梅窗下,手持百壶美酒,畅饮交谈,直到秋雨降临,寒气逼人。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环境的宁静美好,又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
第三句“灯红吐出玉虫巧,道人大啸拍床吼”,则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热闹场景。灯红酒绿,照亮了整个房间,而吴筠则大声狂啸,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震碎屋顶。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让人不禁想起古代的英雄豪杰。
第四句“连榻隐南吴庚契”,则转入对吴筠的描述。他与李白同榻而睡,互相切磋学问,共同进步。这种深厚的友谊让人不禁想起古人那种真挚的友情。
第五句“要看纸上生蛇走”,则再次描绘了李白的才华横溢。他能够用文字表达出如此生动的形象,让人不禁感叹其非凡的才华。这种才华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也体现在其他领域。
第六句“停杯撑眼发诗颠”,则形象地描绘了李白醉酒后的状态。他一边喝酒一边构思诗歌,以至于喝醉了都要撑开眼睛来继续写作。这种专注投入的精神让人不禁想起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
第七句“横捉一笔半欲眠”,则描绘了李白创作诗歌时的状态。他一边捕捉灵感一边挥笔成文,直到快要睡着。这种专注投入的精神让人不禁想起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
第八句“笑把昆仑蘸沧海,写出新词数万篇”,则进一步描绘了李白的创作能力。他将昆仑山蘸满海水,然后将其泼洒在纸上,形成了无数美丽的诗句。这样的创作能力让人不禁感叹其非凡的文学才华。
这首诗通过对清胜亭中夜晚饮酒赋诗的情景的描绘,展现了李白豪放、旷达的个性特点以及他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进步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