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掩世喧外,幽栖向此堂。
一心能自尽,万事即都忘。
尘冷孤蟾白,庭空异草香。
何须隐林壑,处处可韬光。

【注释】

题招:题写在墙上,用以招揽或招引。招院:即招贤院,唐睿宗时于京城设置的官署,专掌招延贤俊之士。静照堂:指招贤院内所设的静思之所。门掩世喧外:指招贤院的门深藏在喧嚣尘世之外。幽栖向此堂:隐居在这里的庭院中。一心能自尽:专心致志,能够自得其乐,达到忘我的境界。万事即都忘:一切世事都已忘却。尘冷孤蟾白:月色冷清,月光映照着孤单的月亮。庭空异草香:庭院里一片寂静,只有花草的香味飘来。何须隐林壑:不必去深山老林隐居。处处可韬光:任何地方都可以隐藏自己的光芒。韬光:隐藏光芒。

【赏析】

《题招》一诗是诗人晚年闲居招贤院时的感怀之作。全诗四句,每句七字,韵脚相同,节奏鲜明。

首句“门掩世喧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诗人以“门”喻“招贤院”,将招贤院比作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诗人选择招贤院为隐逸之地,可见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次句“幽栖向此堂”,进一步描绘诗人居住的位置。诗人选择了招贤院这个宁静的角落作为他的隐居之地,这既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一心能自尽,万事即都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在他看来,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而所有的世事都已忘却,才能真正地享受隐逸的生活。

第四句“尘冷孤蟾白,庭空异草香”,通过描绘月夜下的景色,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何须隐林壑,处处可韬光”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积极追求。他认为,无论是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僻山林,只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就能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了一种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他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