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隐遥岑,松萝翠复阴。
游人曾到不,方信白云深。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小洞隐遥岑,松萝翠复阴”的意思是:小洞隐藏在高高的山巅,青松和山萝掩映着它。“小洞”、“遥岑”、“翠”、“复阴”是全诗的关键意象,它们组合成一幅幽静深远的山水画面。“小洞”指的是“小洞天”。这是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仙人居处)。这里借代仙居之地,以突出其幽深莫测。“遥岑”,指远处的山峦。“小洞”隐于高峻的山巅,故称“遥岑”。“松萝”是生长在岩石上的青苔,也是山中的藤蔓类植物,多附生在树木上。这两句写小洞山的自然环境。

“游人曾到不,方信白云深”的意思是:游人曾经来过,才相信云层深处有仙境。“游人”、“白云”是全诗的关键意象,它们是全诗的抒情线索,贯穿始终,使诗意更加完整。“游人”即“我”,诗人自指。“曾到”即“来”。诗人由“遥岑”想到“小洞”,又联想到那“隐在深山”的小洞天,于是发出赞叹:“游人曾到不?”“方信”二字承上启下,既点明了游人已到过那里,又引出了后一句:“白云深”。

前四句写景,末二句抒情。诗人通过描写小洞山的幽深、神秘、清幽,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对小洞山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它的神奇美妙,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一座小山洞藏在高山之上,青绿的松树枝叶掩映着它。游人曾经来过,才知道深谷之中有仙境。

注释:

①《庄子·大宗师》:“子祀问于亢仓子曰:‘形何以生?’亢仓子曰:‘有实而生,无形而制。’”

②《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赏析:

这首诗写景清新秀丽、幽远清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的前两联写景,用“小洞”“遥岑”勾勒出一幅幽深秀丽、清幽寂静的山林图,使人感到一种超然脱俗的意趣:小洞藏身于高耸入云的山岭之中,郁郁葱葱的松树和缠绕其间的藤萝遮没了它的大部分身影,只留下几丛翠绿的枝叶,仿佛是它的衣襟飘拂。

第三联转折进入议论,诗人由“遥岑”想到了“小洞”,由“小洞”想到了“深山”,由“深山”想到了“仙人”,于是发出了感叹:难道真的还有人能够像游人一样到达过这样的仙境吗?“方信”二字承上启下,既点明了游人已经到达过那里,又引出了后面的“白云深”。

最后两句写景,以景结情,收束得体。诗人由小洞山写到仙人居所小洞天,由小洞山写到白云深处,由仙人写到游人,由游人回到自己,最后以自己的惊叹作结。

全诗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意境优美,含蓄蕴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