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易风移古道还,县斋叠石作三山。
因怜席上红尘少,赢得壶中白日闲。
想见六鳌擎水下,坐看双鹤落云间。
何须更叩黄金阙,只此幽亭是玉关。
注释:
县斋三山亭 - 在县衙的书房前修了一个小亭子,取名为”三山亭”。
俗易风移古道还 - 世俗的变化和风气的改变使得古老的道路再次出现。
县斋叠石作三山 - 我在县衙的书房前堆叠石头,做成了一座小山。
因怜席上红尘少 - 我因为觉得席上的尘土少了,所以感到怜爱。
赢得壶中白日闲 - 因为我在壶中看到了白日的悠闲。
想见六鳌擎水下,坐看双鹤落云间 - 想象着六只巨大的鳌鱼支撑着水,双鹤从天而降落入云层之中。
何须更叩黄金阙,只此幽亭是玉关 - 为什么还需要去叩打那金色的宫殿大门呢?这座小小的亭子就是通往天堂的大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县衙三山亭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首联“俗易风移古道还,县斋叠石作三山”,描绘了诗人在县衙的书房前堆叠石头,做成了一座小山的景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颔联“因怜席上红尘少,赢得壶中白日闲”,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三山亭中所看到的景象。他因为觉得席上的尘土少了,所以感到怜爱。同时他也在壶中看到了白日的悠闲。
颈联“想见六鳌擎水下,坐看双鹤落云间”,想象了六只巨大的鳌鱼支撑着水,双鹤从天而降落入云层之中的景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尾联“何须更叩黄金阙,只此幽亭是玉关”,诗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道路,即这座小小的亭子。他认为这个小小的亭子就是通往天堂的大门,不需要再去叩打那金色的宫殿大门了。
整首诗通过对县衙三山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