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百里起呕吟,惠化薰陶谷水阴。
明月诗函三岛秀,清风曲奏一堂深。
武城浪说言游道,单父休夸子贱音。
政敏谁知过齐国,想君真得古人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分析,并概括诗句的主要内容。

【译文】

县斋弦歌堂,是一片风景如画的地方。百里方圆的田野上到处都传来了歌声。惠政使人心旷神怡,谷水也为之荡涤,变得清澈明亮。明月高悬,照出了三岛的秀丽景色,清风拂动,把一曲美妙的乐曲奏得淋漓尽致。武城人浪言说,游子们都是善于游说的,单父人休夸子贱擅长弹琴,那琴声多么优美动听啊。政事敏捷,谁知胜过齐国?想君之才,真是深得古人之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惠政熏染”的美好图景,赞美了地方长官施政有方,使百姓安居乐业,政绩卓著,受到人们由衷的赞扬。首句写“县斋弦歌堂”的美景。“洋洋”,指广大无边的样子。“百里”,泛指方圆百里之地。“起呕吟”,即兴起咏叹之意。这里用典,指惠政使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裕,处处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次句写“惠化薰陶”。惠政使人心旷神怡,谷水也为之荡涤,变得清亮透明。“熏”,同“薰”,香草之气。“薰陶”,指受良善教化,潜移默化。三、四句写“明月三岛”和“清风一堂”的美景。“明月三岛”,指月亮映照下的三个小岛。传说月中有蟾蜍、兔,故称三岛。这里指美好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清风一堂”,指清风徐来,轻拂着堂屋。“一曲”指《高山流水》等高雅的音乐。《礼记.乐记》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这里的“清风曲奏一堂深”,是指音乐优美,引人入胜。五、六两句用典。武城浪言游说,单父休夸子贱(即曾参,名伋)之琴音。《论语·阳货篇》载:孔子问子贡:“赐,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孔子称赞他为“好学”。而《论语·述而》又说: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孔子曰:“我欲托事于斯文。”子路曰:“由也尚好勇,直道而行,无所艺。”孔子曰:“勇哉!直哉!抑(抑:抑制)吾之所以好勇与直也。”子贡说:“赐也多矣!”孔子曰:“多闻阙疑,多见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见子贡也是好学的。而《吕氏春秋·审为》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达天地之间,能以足音为节,以手舞足蹈乎?’孔子对曰:‘然。丘年七十,目有所见矣;行年六十,耳有所闻矣;丘病足不任地,丘无以续之。’”孔子说自己已经老了,眼睛看东西看得清楚了,耳朵也能听见声音了,只是脚不能走路了。这里借孔子之口,赞颂曾参善于鼓瑟,其技艺精绝。七、八句承上启下。武城人浪言游说,单父人休夸子贱之琴音。这里运用典故,说明曾参善于鼓瑟,其技艺精湛超群,足以压倒武城人的游说和单父人的夸耀。九、十两句进一步写曾参的才华。“政敏”,指政事敏捷明察。“过齐国”,即超过齐国。“想君”,即想念你(指曾参)。最后一句,是对曾参的赞美。

【答案】

县斋弦歌堂洋洋百里起呕吟惠政熏陶谷水阴明月诗函三岛秀清风曲奏一堂深武城浪说言游道单父休夸子贱音政敏谁知过齐国想君真得古人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