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立西湖造化功,峰分南北境相通。
四时风物弦歌里,两岸人家图画中。
堤柳送迎忘尔汝,棹声来往自西东。
风波便作恩波看,此乐君王与众同。

注释:

谁立西湖造化功,峰分南北境相通。

四时风物弦歌里,两岸人家图画中。

堤柳送迎忘尔汝,棹声来往自西东。

风波便作恩波看,此乐君王与众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刘朋山游湖边所作,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第一句“谁立西湖造化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崇敬之情。认为西湖的美景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这里的“造化”指的是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它赋予了西湖独特的美丽和魅力。

第二句“峰分南北境相通”,描述了西湖周围的山峰,它们既分隔又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这种景观使西湖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也使得游客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第三句“四时风物弦歌里”,描绘了西湖四季不同的美景。春天,万物复苏,绿树成荫;夏天,荷花盛开,碧水荡漾;秋天,金黄的叶子飘落,湖水波光粼粼;冬天,雪花覆盖大地,湖面银装素裹。这些美景都如同一首首美妙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诗人继续描绘了两岸人家的景象。这里的“人家”指的是湖边的居民和建筑。诗人用“图画”来形容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环境,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美丽。

第四句“堤柳送迎忘尔汝,棹声来往自西东”。描述了湖边的景色和声音。堤上的柳树随风摇曳,仿佛在为游客们送别;船桨划破水面,发出的声音时而传来,时而消失,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这里的“尔汝”是一种古代汉语中的称呼方式,表示亲近和平等。

最后一句“风波便作恩波看,此乐君王与众同。”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这里的“恩波”比喻西湖的美景和游客们的幸福生活。诗人认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我们应该珍惜并感激它。同时,他也呼吁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幸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