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藩荆楚地,自古国西门。
客有筹边略,人知幕府尊。
时平烽燧冷,事省笑谈温。
宛洛何年向,奇功要一论。
【注释】
短句奉迎:指对皇帝的颂赞。
雄藩荆楚地:雄藩,即荆州、襄州等地方;荆楚,泛指今湖北省及湖南省一带地区。
国西门:战国时,楚国曾建都于郢,故称其为“国门”。此指荆楚之地。
客有筹边略:指有见识的人谋划边防。
人知幕府尊:幕府,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这里借指将帅。
时平烽燧冷:指战乱平息,边境上烽火不再响起。
事省笑谈温:指战事平息后,边关无事,人们可以谈论往事,不再谈及战事。
宛洛何年向:指什么时候开始?宛洛,指洛阳附近一带。
奇功要一论:意思是说,伟大的功绩应当加以评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朝拜皇帝时所献上的颂诗,歌颂了荆州、襄州一带的边防形势和军事成就。全诗四十六字,分为四节。
第一节“短句奉迎”,点明主题,以“奉迎”二字表明自己对皇帝的尊敬之情。“短句”,是诗人对颂词的谦称。
第二三两节分别赞美了荆州、襄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政治影响以及边防形势的严峻性,同时表达了对荆州、襄州军民的赞扬之情。这四句是对荆州、襄州军事形势的总体描述,突出了它们的战略地位与重要作用。
第四五六两节进一步描绘了荆州、襄州一带的和平景象,强调了战争结束后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边疆安宁的美好祝愿。
最后一句“宛洛何年向,奇功要一论”,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荆州、襄州一带的边防形势如此良好,以至于连洛阳附近的宛洛地区也在其范围之内。而这样的伟大功绩应该被载入史册进行评论。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颂扬边防之作。它通过对荆州、襄州一带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全面描述和赞誉,充分展现了这些地区的战略价值和军事实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荆州、襄州军民的敬意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