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观风寄,登堂识老成。
忘年见交态,把酒话诗情。
别去如三岁,书来忽九京。
却思凭槛语,忍遽勒公铭。
【注释】
观风寄:观风俗。
登堂识老成:登上厅堂,认识有经验有才德的人。
忘年交:忘记了年龄而结交的朋友。
把酒话诗情:一边饮酒,一边谈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九京:指书信往来频繁。
勒公铭:刻上碑文。
【赏析】
《挽吴给事三首》是杜甫对朋友吴郡县令的追悼之作。诗人以“忆”、“忘”、“别”为主线,回忆了与吴给事交往的情景,表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感情。此诗在结构上采用了由近及远、由实至虚的写法,语言质朴无华,自然流畅,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
全诗可分四层。第一层写与朋友交往的情景;第二层写朋友离去时自己的心情;第三层写自己收到朋友来信后的喜悦心情;第四层写自己思念朋友时的感慨,并作结语。
开头两句是说当年在吴县做官时,曾去拜访过老朋友,登堂入室,认识了这位有经验、有才德的老人。这两句是追述过去的事情,所以用“忆昔”二字领起。“观风”是说观察风俗。“寄”,是寄托,寄望的意思。这里指诗人对朋友的希望。“忘年见交态”,是说忘记了年龄之嫌,与老朋友结交,彼此相见时那种融洽愉快的气氛。“忘年”是忘却年纪的谦词,古人认为四十岁为知命之年,五十岁为不惑之年,六十岁为乐天知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故称年长者为“年兄”或“年长”。
中间两句是说,由于与朋友相交甚欢,因此常常在一起喝酒谈诗,交流感情。“忘”字写出了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而“把酒话诗情”则是具体的表现。“把酒”,是端着酒杯,指饮酒;“话诗情”,是指互相交流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这两句是说他们一起畅饮美酒,吟咏诗歌,谈笑风生。
“别去如三岁”,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写的。“离”字表明了两人的离别之情。“如三岁”,是说分别的时间好像三年那样长久,这是夸张手法的运用。“书来忽九京”,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待时间的变迁。“九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名,即今新疆楼兰城附近,因地处西域,交通不便,来往很困难,故常用“九京”来形容书信往来的遥远。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信写得很慢,因为从吴郡到长安距离遥远,往来不易。“忽”,是忽然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自从与朋友分离以来,自己已经好久没有收到他的书信了。
最后两句是说,自从与朋友分别以来,每当想起他,就不禁要想到那凭栏而语的情形,又忍不住要为他写下墓志铭的话。“却思”,是回想的意思。“凭栏语”,是说独自倚着栏杆说话。“忍遽勒公铭”,是说不能马上为死者刻下墓志铭的话。“勒”,是刻的意思。这里指为死者立碑。“公”,是对死者的尊称。“铭”,是对死者生前事迹的一种记载。这两句是说,每当想起这位老人,就不免要想到他生前的一些事情,又忍不住要为他写上墓志铭的话。这两句话既表现了作者怀念亡友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