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辔林间寺,归鸦晚欲盘。
望中岚翠合,愁外夕阳残。
尊酒何妨尽,羁心且自宽。
无端满窗月,遥夜不胜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诗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和具体诗句等方面入手,逐个分析。然后把握诗意,体会情景关系,把握主要形象,最后赏析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此诗首句“解辔林间寺”中的“解”字,点明时间、地点;第二句“归鸦晚欲盘”,以归鸦盘旋之景,烘托诗人傍晚时分归家的情景;第三句“望中岚翠合”,写出了夕阳西下,山色苍翠,岚光合璧的景象;第四句“愁外夕阳残”,写出了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山色,使人产生愁绪;第五句“尊酒何妨尽”,写诗人饮酒尽兴的情景;第六句“羁心且自宽”,抒发出诗人内心的轻松惬意;第七句“无端满窗月”,借月光皎洁,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最后一句“遥夜不胜寒”,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我解下了马缰,驱车来到了林间的寺庙,归巢的乌鸦在傍晚的时候盘旋不已。远眺中,山峦叠翠,岚光映入眼帘,夕阳已渐渐落下,但心中仍难消解那离别的愁绪。不妨把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让心情放松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忧虑,就让这满窗的明月伴我度过这漫长之夜吧。
赏析:
这是一首写归家途中情景的七绝小诗。
开头两句,“解辔林间寺,归鸦晚欲盘”,描绘出一幅傍晚时分,诗人驱马进入山林寺院、归飞的乌鸦盘旋着要落山的情景。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而是通过“归鸦”“欲盘”等词语,勾勒出了诗人此时所处的环境与心情。“望中岚翠合,愁外夕阳残”,这两句则是进一步写诗人所见所感。“夕阳”是诗人眼中的“愁外之物”,“残阳”则是诗人心中的“愁外之情”。诗人站在林间寺院之中,眺望着远方的群山,只见群山在夕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苍翠之色,仿佛与周围的景色连在了一起;而在诗人的心中,却似乎另有一番景象,那就是那即将消逝的夕阳给人们带来的无尽愁思。这里的“望中”与“愁外”相互映衬,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三句:“尊酒何妨尽,羁心且自宽。”“尊酒”是诗人此刻的心境。他并不拘礼,将酒喝得痛快淋漓。因为心中有事,所以无法畅饮,只能慢慢地品尝一杯。然而,此刻的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种释放自己的途径——那就是饮酒。同时,他也在用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内心紧张情绪。“羁心”则是指诗人此时的孤独无助。他身在异乡,无法回到家乡,只能独自面对这个寂静的夜晚。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孤单,反而觉得这种孤单反而给了他一个机会来欣赏这个美丽的夜色,欣赏这个宁静的夜晚。
最后四句:“无端满窗月,遥夜不胜寒。”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明亮的月亮高挂空中,洒下一片银白的光芒。然而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诗人却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寒冷。这是因为他此时正在远离家乡,身处异乡。虽然有酒可以消愁,但也无法抵挡住这寒冷的夜晚。这里的“无端”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美景的无奈之情,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四行文字,但是却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异地他乡孤独寂寞的场景。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