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瞿昙有两心,莫将此意搅儒林。
欲知陋巷忧时乐,只向韦编绝处寻。
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
未必瞿昙有两心,莫将此意搅儒林。
欲知陋巷忧时乐,只向韦编绝处寻。
注释:
未必瞿昙有两心:瞿昙是古印度人,梵文音译为竺乾,即古印度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这里指代的是佛教的创始人,所以“两心”是指他是否真的有两个不同的心意。
莫将此意搅儒林:意思是不要把这种对佛教的兴趣或者兴趣延伸到儒学中,不要搅乱儒家的学术环境。这里的“儒林”指的是孔子所说的“学在官府”,即儒学研究的中心。
译文:
不一定佛教的创始人有多个心意,不要因为这种兴趣而搅乱儒学的环境。
想要知道那些生活在简陋小巷里的人忧虑时代快乐的事情,只需要去查找那部绝版的《诗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奉赠韦司业》。韦应物(737-810年),长安人,字叔言,京兆府冯翊县(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代诗人、宰相。他是大历至贞元间代表山水田园诗派走向全面繁荣时期的杰出诗人之一,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韦应物的诗多写景状物,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描写隐逸生活,其五律尤佳。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提到“瞿昙”(即释迦牟尼佛),这个典故来自佛教的经典。在这里,诗人用它来表示一种怀疑,他认为佛教的创始人并不一定有多个心意,也就是说,他的信仰可能并非出于真心。然后他又提出,不应该把这种兴趣扩展到儒学中,也就是不应该让佛教影响到儒学的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莫将此意搅儒林”。
第三句则直接点到了主题——那就是要了解那些生活在简陋小巷里的人忧虑时代快乐的事情。这里的“陋巷”指的是贫穷、简陋的小巷,而“忧时”则是一种担忧时代、国家命运的情感。这里的“忧时乐”就是指的这种情感。诗人通过这个典故来表明,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精神上的满足。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总结,他认为想要知道真正的乐趣,只需要去查阅那部绝版的《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认为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这里的“绝版”并不是说这本书已经没有印刷了,而是指这本书已经被遗忘了很长时间,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只要去翻阅这本书,就能发现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乐趣。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信仰、学习和追求乐趣的诗歌。它通过对佛教和儒家的比较,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它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