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兢度三峡,窈窕复一原。
绝壁拥苍翠,奔流逝潺湲。
闻昔避世人,寄此茅三间。
壮节未云远,高风杳难攀。
深寻得遗墟,缚屋临清湾。
坐睨寒木杪,飞泉閟云关。
兹游非昔游,累解身复闲。
保此清净退,当歌不能谖。
【注释】
①凌兢:形容人小心翼翼的样子。度:过。③窈窕(yǎo tiǎo):幽深曲折。
④苍翠:指山色苍绿,亦作“苍碧”。⑤奔流:急流。潺湲(chán yuán):水声缓慢而连续不断。
⑥闻昔避世人,寄此茅三间:传说古代有高人隐居于此,所以此处有高士隐居。
⑦壮节:豪放的气节,这里指高尚的节操。未云远:没有说远去。
⑧邈(miǎo):遥远;难攀:不易接近。
⑨深寻:仔细寻找。遗墟:遗迹。
⑩坐睨(nì):坐着看。杪(miǎo):树梢。
⑪閟:闭藏,隐藏。云关:云雾缭绕的地方。
⑫兹游:此次游览。
⑬累解身复闲:经过一番劳累后身心得到了休息。
⑭保此:保护、守护着这个。清净退:清静无为的生活。
⑮当歌不能谖(quān):应当唱歌却不能忘却忧愁。
【赏析】
宋·苏轼《庐山杂咏十四首》之八
这首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作者当时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曾作诗四篇,此为第四首。全诗写诗人游览庐山白鹿洞书院的感受,表现了对古代隐逸之士的仰慕之情和自身志行之高洁。
首联写诗人登山涉水,越过三峡,终于来到一片开阔平缓的原野。“窈窕”,即幽深曲折;“一原”是平原。这两句的意思是:穿过峡谷,来到平坦的原野。
颔联写诗人来到一个险峻的地方,只见高耸入云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木,飞流直下的瀑布。“苍翠”即苍青色,是山色的一种。“奔流逝潺湲”是说山中溪水流得飞快,发出潺潺流水的声音。这两句的意思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木;飞流直下的瀑布,湍急的流水声不绝于耳。
颈联写诗人来到一处高山上的小草庐,这是古代隐士避世的地方。“闻昔避世人,寄此茅三间”,意思是说:以前听说过一些隐士在这里隐居,现在自己也来寄身于此,只有三间草屋而已。“寄此”,寄居之意。“茅三间”是简陋的住所。这两句的意思是:从前听说有一些隐士在这里隐居,如今我也寄居在这里,只是简陋的三间草舍。
五六句写诗人登上高处,看到一片广阔的原野,他坐在草庐的门口眺望四周。“壮节”指高尚的节操,“高风”指高尚的品格。“杳难攀”意为难以达到或接近。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虽然拥有高尚的节操,但却没有说远去,依然可以接近;我虽然有着高尚的品格,但却无法到达或接近。
尾联写诗人在白鹿洞书院游览后的感受。“深寻”是仔细寻找的意思;“遗墟”指遗址;“坐”、“览”、“睇”、“閟”等字都是动词,分别指坐着观看、看着树梢、凝视和闭藏的意思;“云”指云雾。这几句的意思是:我仔细地寻找这个地方,看到了它的遗迹。坐下来观看它,看着树枝上挂着冰凌,凝视着隐藏在云雾中的景物。我游览了这个地方并没有感到疲倦或轻松,而是更加珍惜它的美好,并希望永远保留这种美好。这一句的意思是:经过一番劳累后身心得到了休息;但仍然觉得应该歌唱,以表达内心的愁苦。
本诗通过描绘庐山白鹿洞书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隐逸行为的赞赏以及对自身志行的肯定。同时,诗歌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独特感受以及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